大軍紮營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趙然下了禁止擾民的嚴令之後。好在獅子山上有靜海廟,與繡球山又各有一座現成的軍營,這就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剩下的一千多人,則就近在山下的酒樓、祠堂、大戶人家宅院中借助,為此,趙然還特意叮囑上元縣方丈陸致羽和靜海廟的廟祝分頭行動,向借助之處的戶主、東家專程說明原由,向他們支持道門平叛表示感謝。
誰都知道馬上要打仗了,這些地方其實已經無人居住,早空了出來,陸致羽他們想找人致謝都找不到,按照趙方丈的指示,留了便條致歉。當然,便條上也注明了每天二兩銀子的房錢,欠款署名趙致然。
按理說,“協助道門平滅亂軍是每一個信眾應儘的義務”——顧騰嘉語,但趙然自己打著小算盤:錢不多,也就是幾十兩、不到百兩銀子的事,但傳出去以後給道門帶來的聲望會產生多少信力?直到現在,他也沒有忘記自己身為玄壇宮方丈的初心和使命,絞儘腦汁的一點一滴積攢著信力。
這次京城大亂,真不知道對信力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深夜之中,靜海廟內還在軍議,正麵進攻之處當然是儀鳳門。在張略的評估中,守軍不強,沒必要“迭行詭計”,堂堂之師擊堂堂之陣便可,神策門方向由羅洪料理,他的任務是牽製一批守軍。另外新加入了一個作戰方向,也就是南邊的三山門。這是臨時調整的方案,改變來自於三千營中司兩個營頭——傍晚的時候,由嚴世蕃牽線,這兩個營頭已經下定決心反正,約定恭迎大軍入城。
屆時,將有一支偏師入三山門,向北夾擊囤積在儀鳳門的亂軍主力:五個營頭近三千人。此戰的目的是將守軍主力瓦解,甚至不是消滅,趙然認為,需要消滅的是為首的朱先見等首惡,以及帶兵的心腹將領,大部分守軍其實都是協從或者說盲從。
趙然坐在旁邊聽著,但沒有插話,他的心思一直在儀鳳門內,根據接到的消息,玄壇宮冷監院、蔣高功、張居正及部分散修上百人被拉到了城樓下,預備作為朱先見的人質。按照朱先見的說法,要讓趙致然親自進城“領人”,當然,領完人以後趙然肯定就回不來了。
這對人性的考驗是非常嚴峻的,如果趙然不進城,良心上不一定會受到譴責,但在修行的心性上肯定會出現心結。
趙然現在就是在等,到了子時三刻,終於等到了朱先見送來的書信,的確如同嚴世蕃所說,朱先見要他進城領人。看著這封書信,居然還是聖旨,趙然不禁氣樂了。
顧騰嘉也看了這份聖旨,彆人或許不熟悉,但他卻對聖旨比較熟悉,當即笑了:”據聞天子已被軟禁,看情形應當是真的了,印璽都對,就是簽名也很像,惟妙惟(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