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雲漫卷、旌旗招展,人聲鼎沸、萬眾歡騰,長龍橫跨江南北,天塹從此變通途!時隔兩月,舉世矚目的九江,又一座大橋建成通行!當廣源帝君神像上的巨幅紅布揭下來的時候,我們親眼見證了一個偉大的奇跡......”
若綺伏案疾書,運筆如飛,滿懷激情的報道著今天九江長江大橋的通行盛況:“......當第一輛馬車駛上大橋的時候,整個江岸都沸騰了,我們看到了九州閣周真人和藹的笑容,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敬愛的周真人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我們又看到了簡寂觀沈監院的身影,他的麵容是如此慈祥,又是如此憔悴,每一道皺紋的背後,都是一段為民謀福的感人故事!宗聖館長老趙致然也出現在了馬車上,他是應天、武昌、九江三座大橋的總設計師,上個月才參加完武昌大橋的通行,今天又出現在了九江,往返千裡的奔波,傾注了他對大橋的無數心血......”
被趙然、餘致川改過不知多少回文章,若綺早已學會了用這種滿是激情的文字抒發胸懷,描述完大橋的揭幕盛典後,她筆鋒一轉,又向讀者們透露:深受淮河水災的兩淮百姓們有福了,據說趙致然長老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淮水,即將啟動大明立國六百多年以來最偉大的工程——五年治淮工程。關於該項工程的詳細情況,她將在後續進行跟蹤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報道以飛符發往《君山筆記》編輯部後,若綺立刻離開了九江,趕往淮河上遊,在淮河上遊的梅山等候趙然一行,一邊等候一邊了解當地情況,為下一篇報道做準備。
趙然在九江又待了兩天,以臘雪寒梅拉著伏氏兄弟趕到了淮河上遊的史河梅子山頂。已經榮升工部尚書的汪宗伊、河南布政使曾梓鳴、新任鳳陽知府梁友誥齊聚山頂,恭迎趙致然一行。
見了眾人,趙然挨個和他們握手:“感謝汪尚書親自過來商議,感謝曾布政高度重視,感謝梁知府的大力配合,能有你們相助,貧道對治淮充滿信心啊!”
汪宗伊哈哈笑道:“下官當管之責,又是老方丈親自布置的事,如何敢不過來聆聽教誨?”
梁友誥也彎著腰不停點頭:“老方丈交辦的事情,下官拚卻性命不要,也要做好!老方丈放心,工程開工之日,下官就搬著鋪蓋卷到淮河邊上來,以後就住這裡了!”
曾梓鳴不似汪宗伊和梁友誥那般與趙然相熟,隻是恭恭敬敬道:“治淮造福萬世,趙仙師有此宏願,下官責無旁貸。”
趙然道:“淮河水禍遺害千年,治淮不僅是造福百姓,也是造福你們自己。老汪和老梁都是知道的,你們兩個如今也是羽士了,我敢保證,治淮見效的那天,你二位必破金丹!至於曾布政,若是願意的話,(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