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十一)(1 / 1)

金陵城的宮城內,傳來一陣陣的喧嘩聲。

聽說,陛下直接被仙畫給氣昏過去了。

太醫瑟瑟發抖,從太醫院趕過去的時候腿發軟,差點摔倒了地上。

不怪他害怕,朱標死的時候,朱元璋可是將給朱標治病的醫生們全都砍了,說他們是庸醫。①這陛下現在要是有什麼三長兩短,他估計也活不成了。不僅活不成,家人說不定還要給自己陪葬。

太醫一臉悲憤,心中滿是絕望。他恨恨的想,這次的事情要是安全過去了,自己就辭官,一定要辭

官!

回鄉開個小醫館不好麼?最起碼不用擔心隨時有掉腦袋的風險。

這破太醫誰愛當誰當去!

他抬頭看了看仙畫,對逍遙自在,對皇室不搭不理的皇甫謐、孫思邈等人羨慕不已。還是前輩們有遠見。

而收到的消息的燕王朱棣和秦王朱橫等都紛紛的趕到了宮中。這要是太子剛死,父皇又掛了,這場麵可就刺激大發了。

一時之間,金陵城中風雨飄搖。

好在,太醫在給朱元璋把脈之後,鬆了一口氣,宣布: “陛下不過是氣急攻心,一時閉過了氣,稍後自然會醒來。"

一眾人等這才放下了心——真放心還是假放心那就不得而知了。此乃後話。

【除了呼籲要嗬護婦女兒童之外,孫思邈還是一個動物權利保護者。】【他從來不用動物入藥。】②蒼老的聲音傳來:

"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呼!”③

【中醫現在被人詬病和攻擊的一條就是涉及到很多珍稀動物作為藥材,在古代的時候這不是個什麼事兒,但是文明是在不斷的向前發展的,在現在就的確是被大家的價值觀所不能接受。】

· …

明朝的李時珍咯噔了一聲。

他寫的《本草綱目》裡關於動物入藥的條目可是多得很。看起來,後世似乎也遵循著和孫思邈相仿的意見。那自己寫下的這些條目到底還要不要保留...李時珍陷入到了糾結之中。

【不討論這些是與非,隻是想說由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在孫思邈的眼中,所有的生命不論性彆,不論種族都是一樣

的。他的確是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的踐行了他“大醫精誠”裡提出來的“醫德”之論。】

【就像他為何要將自己的醫書命名為《千金要方》,不是因為他覺得裡麵的藥方價值千金,而是因為他覺得人命貴重,重若千金!】

老年孫思邈提起筆,在自己的醫稿上鄭重的寫下《千金要方》幾個字。並且留下一行小字:“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④

孫思邈在看著天幕上的自己寫下那行字的時候,自己也情不自禁的跟著念了出來。轉身對弟子道: “這句話,你要謹記。”弟子肅然: "謹遵師囑。"

而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醫者或是在心中默念,或是跟著誦讀,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聲量,卻仿佛彙成了洪流。

就連不少的讀書人,文士和良臣,也似乎從“人命千金重”的形容裡感受到了那一份沉甸甸。

【當然了,除了醫德之外,孫思邈的醫術和成就同樣是他被後世稱為“藥王”的原因。】

【《千金方》裡,他留下了治大脖子病的方法。】

【大脖子病在咱們建國初期的時候還很是常見的,本質是因為缺碘,後來咱們推廣碘鹽之後這病就很少見了。可孫思邈在唐朝的時候就知道用海藻這類含碘豐富的食物來給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的山區百姓治療。】

【他還會用動物的肝臟來治療夜盲症,用穀糠、麥麩皮來治療腳氣。這些治療方法都是他的首創。】

長安城豪華的宅邸內。

身著富貴綾羅的中年病患看著仆人端過來的一碗糙米粥,有些驚訝,向在旁邊等候的孫思邈確認: "孫道長,果真隻要喝點糙米粥就可以治好我的病?"

"還需要用穀糠和麥麩皮,還有褚樹皮煎水來喝。"孫思邈補充道。

見他不信,老想著要讓自己給他開一點人參呐之類的貴重藥材,孫思邈便細細解釋: “你府中和你有同樣病症的是你的書童,我問過廚房,廚子說你喜□糧,穀和麥都要用石磨碾過好幾遍才入口。你的書童和你的飲食類似。我還去長安城中和你有同樣病症的府邸裡問過,他們也有一樣的習慣。"

中年病患大驚失色:"這病還是□□糧白麵給吃出來的?"

孫思邈一

笑, "任何好東西,吃太多都容易過猶不及。總之,你先喝上半個月的粗糧粥,我們再看。"

十天之後,中年病患隻覺得自己的腳舒適許多,浮腫消失了,整個人似乎也有了些力氣。

喜得他對著孫思邈不斷作揖:“孫道長果真神醫!”

孫思邈不用開什麼特殊的藥,隻是一點粗糧粥就治好了多位達官貴人的病一事也在長安城中傳開了,孫思邈再次享譽長安!

"不愧是孫仙長,就是厲害。"這是對孫思邈極為驕傲的大唐百姓們。"能用食物就能平息病情,我不如他。"這是看了後大為歎服的張仲景。

向來謙虛的他已經將自己用嬌耳來為貧苦百姓祛寒治病的事情忘到了腦後,此時隻恨不能與孫思邈生於同一個年代,這樣就可以互相切磋。

這也是因為張仲景與孫思邈同樣將重心放在內科上,比起之前提到的醫生們,他對孫思邈反倒要更為熟悉更親切。

張仲景想不到的是,在孫思邈寫下《千金要方》之後,正是因為拜讀了他的《傷寒雜病論》,驚為天人,有了頗多新的感悟,於是又寫下了《千金翼方》,意思是如虎添翼。

這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時空交集。

【不用吃藥,更不用吃貴藥。】

【這可把老百姓們高興壞了,孫思邈的名氣呢也就一下子譽滿京城。】

【現在咱們都知道,夜盲症是因為缺乏維生素A,而肝臟類食物正好富含維生素A;而腳氣病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粗糧糙米裡麵正好富含維生素B。】

天幕上出現一張圖表。

這張圖表將缺乏主要幾種維生素容易引起的疾病,以及哪一些食物裡麵含有這些維生素都詳細的列了出來。

很多疾病的名稱很多和古時候的用語是不同的,即便是大夫們也都看得懵懵懂懂。維生素是什麼,他們也不懂,隻是強行記住了這個名詞。

但出現在上麵的食物名稱還附有圖畫,這就很容易看懂了。

一些小郎中們記錄得尤其勤快。

/>

"原來夜盲症要多吃肝臟,紅薯……"小郎中感慨道, "如果不是仙畫,這些知識可沒人教你。"他之前是藥鋪的夥計,後來給藥鋪裡的坐堂大夫當了徒弟。

但他的師父也隻是把他當成了不要錢的夥計,平時吆喝來吆喝去,很少教他正兒八經的醫術,生怕他學會了之後和自己搶生意。他現在會的這幾招都是自己平時偷學來的。

後來,就索性自己出來當了遊方郎中。

他的家人有些擔心:"可是仙畫現在都把這些方子給公開了,還能有人找你去看病嗎?"

"您放心吧,這天底下的人那麼多,不是人人都能記得這些知識的。"小郎中是個聰明人,不然他也不能偷學到一些真正的醫術。

他嘖嘖兩聲,看著仙畫笑了起來,然後又麵無表情,帶著某種複雜的意味: “真大方啊!”

不像他的那位師父。

而在西漢。

少年霍去病念念有詞:“夜盲症……動物肝臟……”

他興奮的用銀槍往地上一砸: "我明白了!"

他經常隨舅父衛青去軍營,對士兵們都非常了解。很多將士的確是到了晚上,光線開始變暗,他們就看不太清楚東西了,說眼前模模糊糊隻有影子。

原來這就是夜盲症!

舅父曾經說過,行軍的時候,一到晚上就必須安營紮寨不能再往前走,除非點亮火把。就是因為軍中很多士兵都無法夜行。

那是不是隻要多吃些動物肝臟之類的東西就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那連夜奔襲匈奴也將不是夢!

霍去病決定等舅舅回來後就和他提一下這件事情。

彆的他不管,到時候他的親衛和手下將士一定要改善夥食,不能讓夜盲症影響到他的軍事安排。

【但是在一千多年前,在沒有生物化學的古代,孫思邈就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觀察總結出這樣非常具有現代醫學意識的方子,不愧被譽為"藥王"的人!這認知,絕了!】

【可惜的是,在唐之後的朝代,也沒有人把這些治療方案聯係起來進行係統化的深入研究。這又和咱們之前講到的,古代科學思維為什麼發展

不起來有關係了。】

【一步差,步步差!】

【我們在講秦朝的時候,講了“癘”,這是秦朝就已經可以診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但當時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手段,隻是拉去隔離,然後一殺了事,就很簡單粗暴。】

【而孫思邈,專門對麻風病進行了研究,並且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麻風病現在很少見了,很多人都不清楚是個什麼樣的病,它的致死率不算很高,比不上天花鼠疫什麼的,但是它的症狀非常的奇特,有著“非人化”的效果,比如"須眉脫落、關節僵硬、鼻梁塌陷、四肢畸殘”,看上去和恐怖片似的。得了麻風病的人就算是不死,也會被周圍人排擠歧視。】

一群人聚集在一戶宅子的門口。

群情洶湧。

"你家娃兒就是得了麻風病,你還不把他交出來,是要害得我們所有人都一起陪葬嗎?"

“就是!誰不知道麻風病是會傳染的?快交出來!不然我們就報官了,連你們一家都一起抓進去關起來!”

那家人苦苦哀求,想讓他們再寬限幾天的時間。

"我們會找大夫來還孩子看看,說不定有救呢?"

人群中冷哼一聲,喊了出來: “哪個大夫會冒著危險來看麻風病!你們彆掙紮了,趕緊把人送走!"

裡長站了出來:

"給你們兩個選擇。一個是把他送到癘人坊去,一個是把他流放到海裡,自生自滅隨他去了。"那家人知道勢不可阻,痛不欲生,商量半刻之後選擇把孩子流放到海上。

一艘小船,帶著衣服,載著驚慌失措一直在哭泣的年輕病患,慢慢的被推到了海裡麵。

家裡的母親忍受不了,掙脫開旁人的禁錮跑了過去,哭得撕心裂肺: “你好好的在船上待著,等再過兩天,娘再給你送衣服鞋襪來!"

回答她的唯有海浪的聲音。

"是癘!"

麻風病一出來,鹹陽宮中都開始騷動了。

>

但是癘,他們卻是見識過的,而且很有發言權。想到感染到了麻風病的人之後會變成的恐怖模樣,一些士卿甚至忍不住打了個寒蟬。

夏無且卻眼睛一亮:"可有治愈癘之方法?"

贏政淡淡道: “世人言秦律嚴苛,遷癘所過於殘暴無道。但朕觀之後的朝代,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這癘人坊恐怕也和遷癘所類似吧?"

唐朝。

李世民正在向李治解釋: "自隋以來,就開設了癘人坊,收容患了癘病,也就是麻風病的百姓。但是這癘人坊和秦朝的遷癘所還是不同的。畢竟,他們是送進去後直接水淹土埋,未免過於殘暴。"

而大唐的癘人坊還是能保證生存下來的。

李治好奇的問:"那為何這位母親卻不選擇讓自己的兒子去癘人坊?"他見仙畫裡的那些伶人穿的都是類似大唐的服飾。李世民語塞。

長孫後柔聲道: “進了癘人坊,以後就不允許探視也不允許出來,身為母親自然會擔心。不如獨自生活在海上,或許還可以時不時的送點吃食衣物照顧一下。"

她很能理解仙畫中那家人的選擇。

李世民又道: "癘人坊卻也不是什麼好去處。具體情況你可以自行去調閱相關卷宗。"

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沒人想要去癘人坊。送到那裡的病患,從來沒有活著出來的。冷酷一點講,朝廷設立這個場所,不過是為了把染癘的病患圈在一起等死罷了。

他縱使是仁厚主君,但在麵對這件事上也沒有辦法。沒有大夫願意前去為這些染癘之人治病,也治不好。難道這些年孫道長在民間竟然醫治好了癘病?李世民心下驚疑,對接下來的內容更加期待起來。

·

【大家都學過初唐四傑,分彆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其中,盧照鄰寫下“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名句。但是寫出這樣浪漫詩句的詩人,自己卻因為患上了麻風病,不得不辭官,隱居太白山。】

【他和孫思邈成為了鄰居,並且拜孫思邈為師。但終究因為病痛折磨,不堪忍受,投江自殺。】

【孫思邈深受觸動,再加上在民間行醫的時候看過太多被麻風病折磨的百姓。於是,他在

遠離人間的深山裡開辟了隔離所,然後收治了六七百個病人,並且從不畏懼自己也會感染麻風病的風險,和他們同吃同睡。】

蒼老的聲音響起:

“餘以貞觀年中,將一病士入山…”⑤

患了麻風病的病患,將頭臉包起來,不敢讓人看到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