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完)(1 / 1)

上大學和找工作,還有學曆。

聰明人倒也很快就聯想到了這其中的聯係。

嬴政皺起眉:“他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居然讀完之後不是想著要報效朝廷?而是需要自己謀生?”

想想當初稷下學宮出來的那一批,去到哪一個諸侯國那可都是要被當做上賓對待的,封爵拜相也不在話下。

嬴政心中飄過一絲淡淡的荒謬之感。

但念頭一轉,若是放到現在,他敢就這麼大膽的將朝政委托給這些人嗎?他們過往的十幾年都是在讀書而已,並不通世務。

這樣一想,忽然又覺得有些合理。

扶蘇和李斯等也在感慨:“這也未免,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未免太奢侈!”西漢的董仲舒也在感慨,“不過,若是人人都能讀書,每年能有那麼多的大學生,似乎也就不足以為奇了。”

人太多,朝廷自然會在其中擇優。

各個時代的書院和教育官員們,驚訝於後世居然那麼多大學,密密麻麻的,整個天幕都放不下。

但讓他們震驚的還在後麵——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就是學生說入學的時候,學校在慶祝成立二十周年,結果等到他畢業的時候,又開始慶祝成立五十周年。】

【大家紛紛問他,是不是大學讀了三十年?】

【然後,2012年的時候,一堆大學一起慶祝成立六十周年,這些大學難道都是一窩蜂在同一年建立的嗎?】

【其實,這和華夏大學發展史上兩件事情有關。】

【第一個就是抗日時期的大學遷徙。】

【那會兒,國內還是有一些大學的,大多都是洋務運動時期成立的大學堂以及民國政府創立的大學。為了抵抗日軍,保存實力,民國政府決定將這一批大學或遷徙到雲南,或遷徙到西南重慶、西北等地,躲避戰火。】

“各位同仁,國家的前途將會更危險,我們教育界要有所準備。”

幾所大學裡麵,所有的師生們都在急匆匆的打包著行李。

“其他的都不要,但這些書一定要帶上,當時是托人從香港帶回來的,花了大價錢,要是丟了可就再買不到了。”

“我實驗室裡的東西......”

“快去收,能收一點是一點,那些太重的就......哎,算了,咱們找個地下室好好的把它們藏著,說不定能逃過一劫呢。”

“就怕日本人扔炸彈。”

師生們收拾好物件——主要是學習用的,幾十萬冊圖書和實驗器材,自己的行李都很少——南京大學,那時候叫中央國立大學,連醫學院的大體老師們都被全部搬走了,還有農學院的所有牲畜,連根雞毛都沒給日本人留下。

他們依戀的看了一眼熟悉的校園風景,毅然決然的轉頭,離開了校園,踏上遷徙之路。

路上還能遇到其他學校的師生。

“我們去雲南,你們

去哪兒?”

“重慶沙坪壩。”

“四川璧山!”

路小柒找出了當年的路線圖,

大致是北方高校南下、東部高校沿長江西進、廣東福建的高校向西或向北轉移到附近山區。

為了躲避日軍,

內遷的目的地大多是山區,道路艱辛,風餐露宿。到了之後,也沒有現成的校園可用。雲南那邊是建起來的茅草屋,滿是泥濘。

武漢大學到了四川後把破舊的廟宇和土坯平房當成了校舍,師生們分散到了七個地方,平時上課和生活就在其中奔走,風雨無阻。

課桌不夠,年輕的學生們就站在門外聽,沒有足夠的煤油燈,就一群人湊起來就著一盞燈複習功課。

螢燭雖微,亦可生輝。

【中央、中山、交通、複旦等大學遷到重慶,武大內遷四川,浙大遷到貴州,北大、清華、南開內遷到雲南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和北洋工學院遷陝西城固成立西北聯合大學。】①

【後戰爭結束,他們返回原地的時候,像西南聯大就將它們的師範學院留在了昆明,作為對雲南教育的支持,也感謝雲南人民的庇護。這就是雲南師範大學的由來,所以,我們能看到,西南聯大的紀念會上,除了北大、清華和南開,還會有雲南師大。】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學校有兩次不同的校慶,大概率就是因為這樣的拆分合並。】

......

白鹿洞書院等天下知名的書院內,師生們看得熱血沸騰。

“就應如此,既然此地不可留,那就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無論何時,也不能停止教學。”

“尤其是那些書,一定要好好的保存起來。”

藏書樓中擁有無數珍貴典籍的他們很能理解仙畫中那些師生不帶自己的行李而以書籍為重的心理,換成他們也會如此。

但也有人持有不同意見:

“這可棄城逃跑、臨陣脫逃的懦夫行為有什麼區彆!”

“大丈夫應當與城池和百姓共存亡!我等雖是儒生,但也無懼於上陣殺敵!”

前朝亂世,外族入侵之際,也有不少書生毅然棄筆從戎,立下功勳,甚至是舍身成仁。因此在一部分人看來,這樣轉移陣地的行為頗有些逃避之嫌。

兩方爭執之時,德高望重的山長開口了:

“這不是臨陣脫逃,這是大義之舉!”

所有的學子都看向他。

“生死存亡之際,與敵人刀槍相見,自然是英勇。但你們的刀槍真的比得上那些在軍中多年的人嗎?你們是不是確定自己上陣能殺敵而不是拖後腿?”

“你們讀書是為了什麼而讀?”

有學子舉起手,傲然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他學子也紛紛點頭。

山長和藹的點點頭:“好誌向!那你們就要明白,你們是從千千萬萬的百姓中被挑選出來的,被家世挑選也好,被時勢或者是頭腦所挑選也罷,你們

的肩膀上擔負著的不再僅僅是自己的命運(),

?[((),

一個國家的文脈!”

場中安靜下來。

文脈!

“你們焉知,假使戰火燒到了更偏遠的這些地方,這些師生們不會憤而起義呢?但是,不到最後一刻,都要忍耐。”

“文脈興,而國家興。文脈亡,而國家亡!”

“人在,國在,人亡,國亡!”

這些轉移的師生們,是在保存華夏的文脈啊!

場中肅然,片刻後,學子們對著山長彎下腰去:“多謝山長教誨,學生受教了!”

魏晉。

謝安的寬袍大袖在風中揚起,和他的心情一樣,絲毫不平靜。

他想起父輩的永嘉南渡,為了躲避戰亂,北方的士族們攜帶著家眷南下遷徙,隨著他們一起的,除了細軟之後,最多的就是書籍。

有了這些讀書的人,有了這些書,南方才逐漸成為了現在的文興之地。

這是士族的根基。

而在後世,或許這些師生,隻是普通家庭,連庶族也稱不上,但他們的品性依然高潔,散發輝光。

明朝。

一位叫陸深的鬆江府藏書家,站在自己的藏書樓外。

在他麵前的這幾棟小樓裡,有著七萬多卷的藏書,還有一些珍貴的孤本,可能連皇室都沒有。

這曾經讓他引以為傲。

但是,現在他有了新的主意。

陸深對跟在自己身後的官家道:“傳出消息去,我陸氏的藏書樓,可對外開放,隻要有人引薦,就可前來此地抄書並且帶走。”

後世的師生們努力保全書籍,以及危難之際創造一切機會讀書的場景震撼到了他。

將這些書藏在這裡,隻是自己記得的時候偶爾翻一翻,又有什麼意思呢?

遇上亂世,一把火就能將它們燒個精光,相關的知識和智慧的微光從此就消失在世間,再也尋不到蹤跡。

多麼的可悲可歎。

......

【第二件事情呢,就是1952年的全國高校院係大調整。】

【這可以說是華夏大學史上的一個拐點。】

【它的背景,其實是背後的理念之爭。】

【在調整之前,國內的大學基本上都是仿照的美式和英式的路子與風格,還有很多有著教會背景。那個時候的英美高校教育,講究的是“博雅”,尤其是英式,他們不按照學科來分學院,比如牛津大學的著名的三一學院,就涵蓋了很多不同的專業。】

【咱們現在的兩所頂尖大學之一,清華大學,當初就是這樣的,不設專業,重視的是外語、基礎理論和人文知識。四年級,才會著重學習專門知識。】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相同模式下的思想認同。】

【所以,52年的時候,咱們決定要走社會主義路線,將這種模式改為蘇聯模式。】

【蘇聯模式的理念就是高校的目標就是

() 培養專門人才,

專業設置要越具體越好,

並且要和實踐就業緊密結合。聽上去,就很實用。】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轟轟烈烈的院校與專業調整拉開了序幕。】

一位老教授這樣回憶:

“當時的實施進度很快,政策下來後,扛起行李就出發,而且限期上課。不少學生是在這個大學入的學,卻在另一大學畢的業。”

又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搬家。

不過這一次的氣氛輕鬆了不少。

“真的假的?咱們要搬到燕園去?”剛剛得到消息的北大學生們議論紛紛。

“那燕京大學呢?”

“據說他們的文科和理科全部並入咱們學校,然後工科並入到清華大學。”

“那不就是......”

學生沒有說出口,不過他的同學完全明白他想要說什麼,鄭重的點了點頭:“就是你想的這樣。”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這樣的教會大學,在華夏的土地上消失不見。】

【而裡麵的一些外籍教師和背後援助捐贈的力量與資本也都被請出華夏。】

【在那個國家剛成立的年代,很多東西都混沌不清,再加上冷戰背景,這樣的做法顯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過,同樣有點慘的還有幾家本土的綜合性大學,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大調整裡麵的“五大母校”。】

【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

【就以南京大學為例,它原本是國立中央大學,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當時民國政府對它的期望,在院係和專業設置上,也的確是堪稱全國高校之冠。】

天幕上出現了原本的國立中央大學的學院和科係設置。

一共有文、理、工、農、法、醫、師範7個學院,以及35個不同的專業係。

辦學規模非常的齊全和完整。

【52年,南京大學保留了文理學院,與金陵大學合並。】

【然後,它的工學院獨立為如今的東南大學,工學院的水利係與兄弟院校合並,成為了如今的河海大學。工學院的航空工程係和其他學校的航空係合並,組建成了如今的西北工業大學。】

【它的師範學院獨立為了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也就是南師大。】

還有許多現在知名的大學,都是從原本的南京大學身上獨立或者是獨立再與其他大學的學院合並而成立的。

比如,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空軍軍醫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

路小柒根據查到的資料做了一個南京大學科係變遷圖。

在調整之後,原本的35個係隻剩下13個係。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其他四所“母校”身上。】

【這樣看,似乎是一所大學分成了好多所新的大學,但實際上,被合並和被撤銷的大學更多,全國的高校從原本的211所縮減為了182所。】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