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秦王政三十九年。
即將入冬,天氣本就寒涼,沒想到下午的時候竟然又飄起雨來,於是更讓人瑟瑟發抖。
劉邦和蕭何一行,就在細雨中回到了久違的泗水亭。
亭長和亭裡麵的役卒迎了上來,發現是老熟人,而且還是上官,但依然兢兢業業的檢驗了兩人與身邊人的身份,確認無誤後這才笑容滿麵的替幾人安排房間。
劉邦和蕭何是回鄉探親,並沒有大張旗鼓,一路都非常的低調,新來的役卒好奇的問亭長這一行人是誰。
亭長一臉與有榮焉:“這可是咱們沛縣出來的大官!蕭內史,封爵右庶長,而劉典客,封爵為左更。”
役卒是泗水人,自然聽過劉邦和蕭何的名聲,差點腿一軟坐在地上。縣丞這樣的官職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不得了,更彆提像是典客和內史這樣可以麵見皇帝的“京官”了,那可真是天大的人物。
而且,自幾年前“軍功授爵”這一製度被逐漸改良之後,少了戰事,要求其他方麵對大秦做出貢獻,得到爵位就越來越難,尤其是像“右庶長”和“左更”這樣可以被稱之為“卿”的爵位,更是難上加難。
亭長感歎道:“如何不是呢?從公士到簪嫋,還能拚一拚,越往上就越難。”
而且這位劉典客,在十一年前,擔任的可是他這泗水亭的亭長一職!
現任的亭長覺得這泗水亭的風水肯定是極好,說不定自己也有希望。聽聞這位劉亭長,就是因為造出了水車所以被朝廷注意,亭長忍不住在心裡想,自己是不是也能造出點什麼來,說不定也能往上再走幾級呢。
這時候,又有車隊緩緩的向泗水亭駛來,原本迎接客人隻是驛舍役卒的活兒,但見車隊華麗,亭長也趕緊親自迎了上去。
劉邦與蕭何在房間稍事歇息之後,想要出來走一走,於是便親自到了驛舍的內堂準備用晚膳。
客人不多,三三兩兩。
亭長親自送了湯餅過來,又恭敬退下。
這湯餅看上去熱氣騰騰,上麵還放了豬肉片以及剛煎出來的雞蛋,看上去就極為誘人。
劉邦嘗了幾口,讚不絕口:“這味道倒是好。”
蕭何恥笑他:“人家這亭長當得可比你當年儘職多了。你那會兒的泗水亭,準備的飯食那都是些什麼!”
劉邦喝了一口湯,不服的表示:“我那會兒可沒有那麼好吃的湯餅,能有點乾糧吃就不錯了。”
蕭何哼笑兩聲,不打算戳穿他當時的憊懶,反正現在人挺勤快儘職——不勤快也沒辦法,他們那位陛下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勤快人,朝中的官吏自然都不敢有所懈怠。
他轉頭看了看周圍坐著的幾人,也都在吃湯餅,隻是碗內並無豬肉與煎蛋。
“即便如此,也比之前的日子好過多了。”蕭何感慨。
劉邦將碗中的湯一飲而儘,讚同之極:“這可要感謝仙畫,如今,關隴一帶到黃河周邊,
種的多為麥子,有專門的農官育種和指導農作,收成比以前好了很多。”
“又有磨坊、榨油坊、還多了許多養豬養雞的農戶,這才有了現在這碗湯餅。”
他看向桌上一滴不剩的空碗,滿足的打了個飽嗝。
蕭何道:“還有鐵鍋,若不是有了更先進的鑄鐵之法,恐怕鐵鍋這樣的事物是無法在民間傳開的。”
這時,旁邊傳來一個女聲:“不錯,鑄鐵一道看似和普通黔首關係不大,但實際上卻影響深遠。”
兩人看過去,卻發現是熟人,大秦赫赫有名的女商,巴寡婦清。
巴清身後跟著她的仆婦,笑吟吟的向兩人見禮。
蕭何與劉邦連忙站起來回禮。這位巴寡婦清雖無官職,但身上也是有爵位的,雖不比兩人高但她這些年在民間廣建學堂和醫院,名聲極佳,連陛下都對其另眼相待。他們自然也不能怠慢。
蕭何與劉邦在鹹陽都與她打過交道,算是熟人。
一番寒暄下來後,三人又聊回了剛才的話題。
“老夫人說得對。”蕭何撫須道,“這鑄鐵一事,實與普通百姓關係極大。自從朝中鑄鐵坊開始改良技術,不僅是軍中更換了武器裝備,百姓們也都換上了鐵製農具,開墾的荒地越來越多,糧食產量也每年都在增長。”
“還有各大工事的巨大機械,也都大多換成了鐵製。”劉邦道,“如今修建速度可比以往快多了。”
“老身從巴蜀之地一路走來,中原的道路的確是修建得極好。”巴清歎道,“那水泥路上行車,可比以前要舒適多了。”
如今大秦的郡縣之間,皆有大道相連。
劉邦在成為典客,負責大秦外事之前,負責的就是各項工事徭役,因此對這些極為清楚:“唯一可惜的就是水泥路對馬蹄傷害較大,朝中正在商議要如何解決此事。”
“朝中能人甚多,想必很快就有應對之法。”巴清道,她對此極有信心。
如今大秦極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