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如此發展讓觀眾們驚駭不已,紛紛出言討論。
【陳文帝陳蒨】:若是按照曆史倒流的軌跡,朕豈不是能當上南朝第一帝?
【宋孝宗趙瑗】:這你就錯了,倒寫曆史的南朝第一帝不是你,是陳後主陳叔寶。
【唐肅宗李亨】:太離譜,陳叔寶都能成為一代開國之君,這不符合常理。
【新皇帝王莽】:名字隻是一個代號,明君可以叫陳叔寶,昏君也可以叫陳叔寶,甚至朕也可以叫陳叔寶,沒準是曆史上的陳茜茜在倒流時空改名叫陳叔寶了呢。
【陳文帝陳蒨】:莽子,朕該感到榮幸嗎?
【新皇帝王莽】:茜茜不用謝!
【明武宗朱厚照】:朕絲毫不擔心,反正朕往前往後的排名都一樣。
【大順皇帝李自成】:可不,朕即便在倒流時空,還是隻在京城待了一個月,這天幕仿佛存心針對朕。
【唐代宗李豫】:嘖嘖,大家都姓李,但李自成你不大行啊,還不快拿出你起兵四川,橫掃崖山,「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氣勢來,帶著你的農民起義軍掀翻隆武帝朱聿鍵,建立又一個李氏王朝。
【大順皇帝李自成】:聽著有點心動,不愧是本家,果然言之有理——
【明世祖鄭成功】:李闖,你要掀翻誰?(一個充滿殺意的微笑.jpg)
【大順皇帝李自成】:沒有,告辭。是李豫說的跟朕沒關係,朕回家給孩子煮牛奶去了。
【唐代宗李豫】:???
【漢景帝劉啟】:如此說來,我大漢的開國之君,便是生活年代最晚的劉阿鬥了。
【周世宗柴榮】:是劉阿鬥開國還算好的,就怕是後漢之主、匈奴人劉淵(吃瓜.jpg)
【周世宗柴榮】:劉淵大帝:爾等區區漢族小邦,地狹民弱,安敢僭吾國號,奪吾帝業,長生天在上,我與你劉氏滿門不共戴天(滑稽)(笑死)(指指點點)
【後漢光文皇帝劉淵】:承讓承讓。
【漢景帝劉啟】:狗賊真敢出現,閒話休敘,先吃朕一棋盤!
【漢光武帝劉秀】:?不僅打著漢的旗號建國,而且還叫——光文皇帝???
【漢光武帝劉秀】:朕看你是成心想死,拿命來!
【後唐莊宗李存勖】:繃不住了,太好笑了哈哈哈,不知道漢武帝看了什麼反應。
【漢武帝劉徹】:……
劉徹看見劉淵這個倒黴玩意居然真的現身了,頓時麵如寒霜,神情冷厲。
若是目光可以殺人的話,無儘時空中的劉淵已經被他生生千刀萬剮了。
“真希望天幕可以開放「五胡亂華」副本”,霍去病不由感歎道,“讓我去收拾一下這個劉淵。”
劉徹冷笑一聲:“不必了。”
劉淵區區一個篡逆小賊而已,若是讓冠軍侯去,未免也太給他麵子了,他大漢將星如雲,不勝枚舉,隨便出一個都能把
劉淵吊打幾l個來回!
二人繼續討論接下來的計劃發展。
霍去病敲了敲麵前的光幕,說道:“我覺得從頭建立大宋更方便,朱棣的棺材根本不知在何處,找起來毫無頭緒,若是找到了,難道本位麵還要跟洪武位麵平分獎勵不成?”
本就已經將獎勵割讓給了景泰、宋祖、呂布三朝一部分,現在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啊。
至於說……陛下之前似乎答應過明太/祖,要找個合適的時間幫忙把朱棣放出來?
開玩笑,答應的人是陛下,毀約的人也是陛下,和他霍去病有什麼關係!
劉徹:?
謝謝你,朕的冠軍侯,賣朕賣得毫不手軟。
劉徹沉思了一會,忽而來了這麼一句:“去病,你著相了。”
霍去病:哈?
劉徹抱起手臂,聲音裡浮現了一絲笑意:“你想想,倘若換作明世祖在此處,他會如何選擇?”
霍去病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兩個都要!”
哦,他恍然大悟,可以先找到朱棣反元複明,而後再改國號為宋不就完事了,兩波獎勵都能拿到手。
天幕之前有過一個參賽者陳慶之,來自南梁王朝。
梁朝的開創者蕭衍和之前南齊的開創者蕭道成,二者同樣來自蘭陵蕭氏,但蕭衍建立的卻是“梁”,而非“後齊”。
他們完全可以采取類似的操作,即便帶領朱家人反元複明成功,也不再繼續用“明”為國號,而是用“宋”。
霍去病正想說,好,那就趕快開始吧,卻又被自家陛下叫住:“現在隻是第一步的二分之一。”
霍去病:“……”
他誠懇地請教道:“請問陛下,另外的二分之一是?後麵的步驟又是?”
劉徹沉思說,日色的曜影投過冕旒,在他眸中映出一片璀然冷光:“還有二分之一,自然是要去和明太/祖談判,讓他開出合理的價位了。”
他仔細回想了一下鄭成功是怎麼壓榨西方國王的,當即就將那一套搬了過來。
當時,鄭成功的水師艦隊直取西西裡,兵臨城下,就開始發檄文要錢。
彆誤會,這可不是割地賠款,而是索要戰爭損失費:“我大軍一路打過來,風餐露宿,何等辛苦,隻為將你們這些矇昧混沌的黑暗中世紀國家,帶入明亮的漢文化殿堂。如此美意,由你出錢資助本次軍隊出行費用,不過分吧?”
劉徹深刻地學習了這一套強盜般的思維方式,堪稱醍醐灌頂,立刻說道:
“去病,你可是特意去救朱元璋兒子,幫助死了八十六年的他複國,他出點血不過分吧?倘若他兒子後來要跟你一起參賽,讓朱棣隻出工出力但不拿獎勵,這很合理吧?”
霍去病:“……”
他不禁發自內心地感到震撼:“累得要死但一無所獲,洪武位麵為甚要同意?”
“怎麼會一無所獲呢”,劉徹滿臉不讚同,擺擺手說,“他們得到了至高無上的精
神回饋,一個由朱家人冠名的新王朝——雖然控製權在你手中,資源也在,軍政權也在,人事權大概在三傑等人手中,分到朱棣那裡就什麼都不剩下了,但他可以也當好一個帝國吉祥物,對不對?”
霍去病總覺得事情不會如此簡單。
但見劉徹如此信誓旦旦,神采飛揚,而他對朱棣本人又沒什麼了解,隻好點點頭,暫且應下了。
“陛下說得有理。”
當下,漢武帝到天幕上同老朱協商:
【漢武帝劉徹】:本位麵可以進行反元複明,把朱棣喚醒過來一同參賽,但之後的獎勵就與你們沒什麼關係了。
老朱一怔,眼神驟然發亮:“想不到啊——”
“感覺這漢武帝倒也不像傳聞中的那般刻薄寡恩”,一旁,太子朱標不禁喃喃道,“感覺人還怪好的哩……”
“確實”,燕王妃徐妙雲深有感觸地點了點頭,“他很有原則,給我們留出了公平競爭的空間。”
劉徹這一句“獎勵與你們沒什麼關係”,在他們看來自動就翻譯成了,“跟副本之外的人毫無關係,而副本之內的選手各憑本事,能拿多少拿多少”。
竟有這等好事,怎麼能不趕緊衝!
在洪武眾人的心中,老四/四弟/棣兒/夫君/燕王,乃是欽定的未來大明軍神。
雖說因為年紀小,軍旅經驗上可能稍微薄弱一些,但霍去病也就跟他同齡嘛,兩個人都是天賦掛選手,不是靠沙場曆練堆砌出來。
而且大明位於大漢之後的一千多年,朱棣都不知道把霍去病的戰術翻來覆去研究過多少遍了,真要對上了,肯定手到擒來!
漢武帝簡直是大好人,搶著給我們位麵送錢啊!
老朱很快進行了回應:
【明太/祖朱元璋】:@漢武帝劉徹,你放心,咱理解你的意思,支持你這個決定,到時候老四隻管在前麵打就行了。
劉徹滿意地點點頭,覺得這明太/祖還挺通情達理(?)的。
既然洪武位麵已經答應了他的條件,他倒不介意表現得更加大度一點:“到時候查抄元廷皇宮,你們可以優先選擇寶物帶走。”
反正那些寶物除了有限的幾l件,比起副本完成的獎勵根本不值一提,做個順水人情算了。
洪武位麵的眾人看到這裡,簡直驚呆了,漢武帝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送錢行為了,這是活生生的聖人再世啊。
千古一帝的氣度就是不一樣!
在一片沉寂中,朱標語氣幽幽地說:“以後誰再說漢武帝壞話,我第一個跟他急。”
“可不”,徐妙雲秀目微斂,凝滿了驚歎之色,“等夫君功成回來,我一定要跟他一起去曆代帝王祠,給漢武帝上柱香。”
就連老朱都不禁感慨了一番,打了一行字上去:“很好,咱謝謝你的美意。”
劉徹微微頷首,結束了今日這場高質量談話。
霍去病望著這一幕,總感到似乎哪裡不對,但還來不及
細想,遠處已經出現了一陣混亂的動靜,他立即起身,向著那個方向看去。
嗯,好像有人在打架?
劉徹不放心地叮囑道:“去病一切小心,你自己的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現在曆史倒流,大漢成了倒數第二個王朝,崖山位麵已經沒有你的武廟和祠堂可以進行複活了,你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知道了陛下!”
霍去病頭也不回地揮了揮手,完全沒往心裡去,徒留劉徹在視頻那頭歎息一聲,憂慮不已。
……
元朝末年,朝野動蕩,民不聊生。
這是忽必烈登基的第二年,他從元成宗孛兒隻斤·鐵穆耳手中接過了這個帝國爛攤子,內憂外患,千瘡百孔。
內有義軍蜂擁四起,外有邦鄰虎視眈眈,,可謂是處處都漏風。
甚至還有反元複明活動又死灰複燃了起來,這玩意,本來經過數代大元皇帝的雷霆手段已經逐漸泯滅了,結果出於某種忽必烈無法理解的原因(朱祁鈺的道具大明旗幟),近來一下子又掀起了狂潮。
仿佛一夕之間,人人都想著回到過去的大明,壓根不記得他們在明末的時候過著怎樣的苦日子。
元朝的開國之君充分吸取了明朝後期宗室供養費用太多、導致財政崩潰的教訓,直接對本朝宗室進行了計劃生育,又對宗室子弟萬分吝嗇,壓根不肯多花錢培養教育。
成宗無子嗣,官員們隻能從帝室疏枝當中遴選,最終相中了路子特彆野、擅長打架動手、但沒受過什麼教育,一看就不太聰明的忽必烈。
本來想選忽必烈他二弟蒙哥來著,但老大人們登門拜訪的那一日,蒙哥正在家中練武。
砰,蒙哥抬手在數人合抱粗的樹乾上隨意一拍,大樹巋然不動。
一旁的官員正想著這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嘛,就是個小菜逼。
忽見大樹搖搖晃晃,攔腰而斷,樹乾內部已經被他的掌風掃中,徹底碎成了空心,終於轟地一聲,跌落在地上。
蒙哥皺眉瞅了一會大樹,不甚滿意,又砰地補了一掌,直接將卡進地裡的樹樁也直接拍成了兩截,應聲而裂,終於無比吝惜地點了點頭:“嘖,也就勉勉強強吧。”
官員:“……”
救命,這是哪來的狠人,誰敢控製他當傀儡,誰又能吃得住他這一巴掌啊!
所以說,最終,一臉懵逼的忽必烈接住了這個天上掉下的餡餅,就這樣被推上了帝位。
他素有中興大元之誌,先是蟄伏許久,同權臣也先帖木兒等人虛與委蛇,最終找到了一個機會,將人騙入宮中,直接拿大鐵錐敲打他的頭,把人生生砸死,而後掌控了他的部下。
忽必烈折騰了好大一通,到了第二年年初,終於政由己出,可以來乾點實事了。
現在擺在眼前的最大難關,是財政問題。
成宗皇帝在位十三年,最喜歡狂印鈔票,濫增賞賜,仿佛不要錢一樣讓印刷廠日夜工作不休,現在大都街頭的鈔票價格宛
如廁紙,一路飛跌,就連買東西都要論捆賣的。
忽必烈換上常服前往民間考察,拿出鈔票準備買米:“老人家,米多少錢一斤?”
買米的老婦:“一斤。”
忽必烈耐心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