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螺旋儘頭 第1976章 時之莎(1 / 1)

由“莎”和“畀”興建的原住民聚集地到處都是死體兵和原住民戰士們的殘骸,異狀的血肉器官組織攀附在建築物上,沿著或狹窄或寬敞的向上蔓延,如同滕蔓一樣的肉絲懸掛在廊簷下,時而抽搐時而舞動,無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一旦被其纏住就會在極短時間內血肉化。大部分區域不是被廢棄就是充滿了死意的寂靜,偶爾有爆炸聲在火花之後響起,就如同記錄著這場慘烈戰鬥的尾聲——在原住民試圖做到些什麼事情之前,突然又猛烈的攻擊就讓這裡的生命戛然而止。匆匆撤退的人們從早有準備的地下通道逃離,但是,在抵達通道之前,就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人員被那些從灰霧中滋生出來的種種怪異,以及不知道從何處侵入聚集地的死體兵殺死了。即便是有能力重啟安全網絡的“莎”,也沒有在自己的防禦係統中找出這些敵人入侵的漏洞,毋寧說,之後回顧起來,那些衝破聚集地的敵人並不是從“外麵”闖進來的,而是從聚集地“內部”陡然出現的,最先浮現的灰霧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空間門。至今為止,仍舊很難理解,為什麼受到高超技術封鎖的聚集地會突然產生如此大量的灰霧,這些灰霧的源頭根本沒有足夠的線索去確定。異變來得太過突然,到來的方式太過詭異,其散布的方式簡直讓人覺得,整個聚集地連一點防禦力都沒有。正因為對自身的防禦係統抱有充分的信心,認為無論何種進攻,都不可能在已經完成重啟的安全網絡係統中悄無聲息,所以,幾乎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素體生命的動靜,以及他方安全網絡節點攻略上的“莎”沒能做出及時的應對,更進一步說,雖然事發之後就進行了調整,但是,聚集地的防禦力已經不足以抵抗那種強度的戰鬥了。“畀”率領的精銳也好,以席森神父為首的強大外來者援軍也好,全都已經派遣到己方和地方的交界處,執行意料中極為艱苦的計劃。為了能夠在這場安全網絡控製權的爭奪戰中一舉扳回劣勢,不付出足夠的覺悟和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莎”十分清楚己方和素體生命的力量差距有多大。己方製定的計劃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如果還用半吊子的態度去麵對,恐怕連百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聚集地已經竭儘全力,背水一戰,然而,突如其來的襲擊輕易就打碎了這個美好的想法。如果任何成功率不為百分之百的計劃都需要一點運氣,那麼,“莎”覺得自己等人一定是背運連連。總是會有某些自己不曾預料的情況,讓事情總是向著自己等人所不願意的方向發展。在灰霧滋生,血肉異化開始的前期,就已經有不少原住民發了瘋,隨之而來的低級安全衛士更是不受到己方安全網絡的影響,以一種狂躁的姿態殘殺人們。當“莎”意識到事情已經不受到防禦係統控製,想要召回外派的人員時,已經無法正常聯絡那些人了。無論是備受信賴的“畀”率領的精銳部隊,還是一直合作愉快的黑巢等人,在那之後都沒有半點信息傳回來。“莎”已經儘力去調整通訊係統,並確認通訊係統並沒有損壞,但是,似乎是信號在傳遞途中,亦或者是信號本身,出現了一些暫時無法理解的差池,所有的聯絡渠道都隻傳回讓人焦慮的忙音,讓人不由得從更糟糕的方向去想象這些外派人員的遭遇。最壞的情況無非是己方能夠派出的這些最精銳的戰鬥力已經全軍覆沒,不過,在這種可能性之上,“莎”更情願相信雙方隻是一時失去聯絡。為了堅守這個讓人下意識覺得渺茫的希望,在聚集地入侵戰中活下來的人員在“莎”的引導下,從地下道撤離,這是為了以防萬一才事先準備好的密道,也是這一區域裡最為複雜的迷宮般的地下管道係統,它的主體在統治局尚存的時代就已經完成,哪怕在安全網絡暴走的時期也沒有徹底被摧毀,“莎”在重啟安全網絡後,利用網絡中存儲的情報,將這個地下管道係統重新梳理和調整,在多處地方設置了庇護所和備用的指揮中心。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地下管道網絡中布置的層層防禦,比表麵上的聚集地更加豐富,也更加複雜,足以在敵人從外部入侵時,將之層層分割,逐一殲滅,哪怕敵人如同這一次在聚集地裡出現般,直接出現在管道中,也會因為管道結構的複雜,無法在第一時間將兵力散布到每一個角落。不過,因為表麵的聚集地吃了一場大潰敗,所以,“莎”能夠指使的兵力更加捉襟見肘,根本就不能完成每一條管道區域的布防。“莎”已經將己方剩餘人馬聚集在一起,隻占據了這個巨大複雜的管道網絡的一部分,但是,若是敵人的數量足以填滿管道的話,她也並不認為自己等人可以堅持多久。從已經被破壞的監控裝置,徹底失聯的管道區域,以及這種頹勢擴散的速度來看,“莎”估摸入侵到管道係統中的敵人足有數萬之多,而己方剩餘的人手林林總總加起來也不過百多人。即便知道在統治局遺址中,原住民的數量更多,但是,具體有多少,又存在於什麼地方,卻無從判斷。因為,在安全網絡暴走的時期,統治局的建築用地飛速激增,高度和寬闊程度都在以一種可怕的速度不斷累積,其最終麵積之大,層落和層落間的間隔之深重,已經遠超幸存的原住民可以應付的程度。整個統治局遺址就是一個不斷進行擴張的迷宮,而“莎”等人所在的地方,隻不過是這個超巨大迷宮的小小一隅,哪怕“莎”已經重啟一部分安全網絡,也無法通過這種程度的安全網絡,在短時間內將自己興建的聚集地信息向所有區域層落中的原住民傳達出去。“莎”可以想象其他區域的原住民也組建了自己的組織,以適應這個黑暗又危險的時代,但是,在原來的安全網絡已經被強行劃分為兩部分的情況下,究竟有怎樣的災難在他們身上發生,卻是無法想象。在素體生命已經占據了統治局三分之二區域,並修改了安全網絡的現在,任何和灰霧扯上乾係的異常狀況都幾乎可以視為它們的進攻。就連保有三分之一安全網絡的己方也無法確保聚集地的安全,其他原住民組織所麵對的困難大約可以想象了。無論是在己方被襲擊之前,還是之後,一旦素體生命對之展開侵攻,那些人的下場絕對不會比這邊的情況更好。至於素體生命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大動乾戈?從席森神父等外來者帶來的情報來看,也是能夠理解的——這個伴隨著統治局的隕落而興起的智慧生命種群正謀求自身的繁殖,在過去許多時間裡,個體不具備生物繁殖能力的弱點一直困擾著這些強大的生命,素體生命的新生總是伴隨著一個極低的概率,這個它們自己未曾有能力擺脫的困擾,得到了外來的助力而獲得希望。現在,它們不再追求自身繁殖這條生物路線,而將目光轉向其他物種轉化成功率的層麵,它們需要大量的資源來驗證,雖然如今入侵聚集地的死體兵和灰霧現象殺死了諸多原住民,和“素體生命的轉化需要人類活體”的傳言不符,但傳言歸傳言,如今得到那些詭秘的巫師們的幫助,素體生命的轉化是否還需要人類活體就很難確認了。亦或者說,一旦被確認,就是滅頂之災完全落下來之時,在這之前,素體生命的侵攻也許會殺死許多人,但是,並不會從根本上消滅人類,它們仍舊需要一部分活著的人類作為繁殖的保險。原住民所承受的壓力肯定遠大於過去的時間,但是,還沒有到最絕望的時候。現在“莎”所麵臨的困境難以解決,她需要足夠的衝擊力,以打破被動防守的僵局。原先預期最好的情況,是使用安全網絡為素體生命設下陷阱:安全網絡節點的爭奪戰,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獲得勝利,“莎”利用爭取節點的時間,以轉換節點為表麵,背地裡則是在節點中種下病毒,己方以素體生命無法識破的方式敗退後,素體生命定然要接管這部分節點,並對其進行改造,而這種病毒將會經由這個途徑,滲透到素體生命的安全係統中,隻要這些素體生命同樣使用安全網絡去囊括它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那麼,己方自然而然就能在病毒的引導下摸清其概況,找到其老巢,真正對它們發動重創的一擊。儘管當時是這麼想的,但如今的情況,卻是比預想的還要糟糕。聚集地被破壞了,找個時間重建就好,但是,和己方主力部隊的失聯,卻意味著在難以追上敵人發展的腳步。素體生命的動作越是迅速,原住民就越是不可能擁有重建主力部隊的時間。全身構造體化的“莎”近似於素體生命,對素體生命的研究,是她可以活得如此之久的依仗,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莎”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素體生命。在她的理解中,素體生命能夠產生達到臨界兵器水準的戰鬥用器官和肢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卻很難得知,素體生命在得到外力的幫助下,究竟是通過怎樣的過程,提高其他生命向素體生命的轉化——在她的研究中,素體生命既不具備繁殖能力,其自身的形成也充滿了意外因素,人為控製實現的幾率之低,其實是有緣由的,而這個緣由在徹底東西素體生命自身的秘密之前,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大幅度提升,哪怕是比徹底轉化為素體生命,在技術含量上更加低下的義體化,也是一種十分依賴運氣的行為,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莎”隻實現了極少數人的義體化,完全義體化的人也隻有她自己而已。那麼,一介外來者組織,究竟有什麼底氣,能夠突破素體生命的繁殖屏障呢?素體生命可不是什麼蠢貨,它們對自身繁殖的謀求,促成它們對自身的研究,如果不是擁有極大成功率,在種族性上極度排外的素體生命根本不可能和這些詭異神秘的陌生人合作。“畀……現在隻能指望你了。”已經完全義體化的莎,宛如雕像一般,在地下管道的庇護所總控製室內暗自祈禱。比起以席森神父為首的外來者們,當然是“畀”這個土生土長的自己人更值得信賴,為此,“莎”在這個陪伴了自己許久的女戰士身上安置了許多保險,隻要有一個保險起作用,理論上就能夠與之恢複聯係。坐落在“莎”身旁的巨大封閉艙內,兩台試做型的武器已經整裝待發。這些尚未完整測試過的武器,理論上可以達到臨界兵器的水準,也是“莎”在研究統治局遺產的工作中,對自身知識的一次整合。從統治局還存在的時代開始,她就是一個地位中上的研究人員,經曆了統治局的隕落,安全網絡的暴走,和安全網絡的重啟,哪怕興建了聚集地,也沒有讓她的工作性質、能力方向和自我認知產生改變。她能夠做出的最大貢獻,就僅僅是將那些稀罕或塵封的統治局技術,以自己的方式重現出來,以讓殘存的原住民能夠在這個黑暗殘酷的時代獲得喘息的餘地。沒有經過完整測試的武器都是危險的,越是強大的武器,其危險性也越高,理論上可以達到臨界兵器水準的試做型武器一旦產生意外,其後果不堪設想。若非萬不得已,“莎”並不希望動用這類武器,然而,時不我待,“莎”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