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海的女兒》,說實話,李雲早就已經把其中細節忘的差不多了。畢竟這隻是他小時候看過的諸多童話故事之一,直到現在,李雲還能記得大概劇情,這還多虧了它是為數不多有悲劇結尾的童話故事,給當時的李雲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過李雲本就沒打算照抄,知道個輪廓,細節方麵,隻要套用棒子劇的“愛情,絕症,車禍,救不了”萬能模式,再加上他的潤色加工,想來把這篇不到一千字的童話故事變成近十萬字的短篇,完全沒什麼大問題。不過——這還遠遠不夠啊......接下來的時間裡,李雲就這麼時而停頓皺眉,時而說上一大段,如此停停寫寫,慢慢就把字數寫了出來。心裡早有了腹稿,細節描寫的話,李雲認為,最重要的不外乎把握好愛情和悲劇這兩個重心了。他始終記得在前世時,自己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句話,讓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支離破碎,這就是催人淚下的故事。所以在開篇裡,李雲便有意識的介紹了一番海底的世界,海底世界很美很漂亮,但如此美麗的事物也隻是陪襯的綠葉,最漂亮的,莫過於那海王的第六個女兒。“六個姐妹中,尤其以最小的女兒最漂亮,她那藍色的長發如大海般柔順美麗,眼睛比海底最璀璨的珍珠還要深邃明亮,而最讓所有海族驕傲的是,善良美麗的六公主天生就有一副完美的嗓子,她能唱出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歌曲,她的嗓音能讓大海上最可怕的暴風雨停息,能讓迷失的船舶找到回家的路途......”李雲發現,異界的很少有對角色進行詳細的外貌描述的,頂多一句英俊的查理帶過,至於英俊在哪裡,到底有多英俊,則一概不提,對角色的讚美也是顯得蒼白空洞。這顯然是心神的後果,每一個讀者在全身心投入時,其強大的腦補能力會自然幫作者掩蓋這些瑕疵,為每個角色自己腦補長相,即使是那本熱書阿布齊,聽艾麗莎說,也是在決定動畫化後才確定了具體模樣。李雲自然不會這麼做,雖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真要這樣,那讓他以後還怎麼賺周邊手辦的錢?給個大致的輪廓和特征,讓讀者們乖乖往這方麵去腦補,而且在描述外貌的過程中,就是一次對讀者的催眠暗示,將自己對角色的喜愛過度到讀者身上,這才是妥妥的王道啊!“六公主平時最喜歡聽姐姐們給她講海麵的新鮮事,因此,她經常想著,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到海麵上看看,那該多好啊......”異界的第二個不足之處,就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了,粗陋的藝術注定無法做到有多細膩,他們能以一句“查理很憤怒”讓讀者跟著生氣,達到了想要的目的,自然就不會在這方麵深挖研究。但若是換李雲來做的話,卻可以把這五個字擴張到五百個字甚至五千個字,讓讀者的憤怒具體化,深刻化,最大化!想要衝擊力,就得有巨大的反差,在整個開篇,李雲的工作就是不斷的塑造美好,無論一切都要美好,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世界,而六公主就是一切美好的源頭,是受到所有海族擁護愛戴的小公主,一個才貌兼備,天真善良,調皮可愛,讓所有人看了都會喜愛到不行不行的人氣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