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霸王彆姬(1 / 1)

老楊蹲下身,小心的撿起照片。

那是一張大合影。

很多人在一座中式的兩層茶樓前排三行。

他們神色各異,相貌也各異,從留著山羊一樣垂落在胸前的長長胡子的佝僂老人,西裝筆挺,帶圓形掐絲眼鏡的中年青年,以及最穿著褂子的五、六歲大小的小孩。

應有儘有。

背景的茶樓上掛著上下兩張橫幅。

靠上麵一張的寫的是“丙子年,東夏南方畫派第三次探討展覽紀念。”

靠下麵些的一張橫幅則是“‘活霸王’楊小樓領銜桐馨社,赴滬上陳記大舞台,登台獻藝。”

老楊眨了眨眼睛。

東夏南方畫派第三次紀念展?

他在腦海中搜索了一下近代美術史。

這種老照片的紀念大合影——有的是按照片裡合影的站位順序,有的是按照參展名單的資曆高低,從大往小。

按習慣裡都會在下方的留白處,印刷上鏡頭裡所有人的名字。

老楊掃了掃照片下的一行署名。

在那五十幾個名字中。

有的名字震耳欲聾,是在近代美術史教科書上能專門占一個單元的,有的是文化評論界的名人。

也有幾個,老楊需要對照著名字,好好想想,才能隱隱約約記起這一號人物是誰。

總的來說,這一行名字放在一起……

星漢燦爛!

讓任何一個藝術愛好者,都會無法自抑的心緒激蕩。

隻是這份名單中。

並不像在如今各種學術會議裡,老楊已經司空見慣的那樣,隻要有曹軒的名字出現,一準排在最頭名的幾把交椅之一。

連牛逼如《油畫》的曆史長,那位歐洲王室親封的布朗爵士,都照樣要略矮一頭。

這次。

他直到名單上最後幾位相對不那麼有名的署名中,才看到了跟在一位名叫塗平之的畫家之後的【曹軒】兩個字的小尾巴後綴。

看到了這個預料之中的名字,老楊重新把目光放回照片上,尋找到了自己的目標。

就算曹老的名字綴在末位,可找到他不算太難。

甚至位置出乎意料的好找醒目。

照片最中央的位置,站著一位穿著袖著團花對襟褂子的老頭子。

老頭子白發蒼蒼,精神矍鑠,一隻手拿著折扇,另一隻手牽著一位少年郎。

少年人年歲不大,也就十來歲的模樣,卻宛如大人般一本正經的穿著襯衫和馬甲。

小孩子火氣壯。

大概他覺得有些熱,正裝的黑色外套被掛在胳膊上,他的臉上有些朝氣,有些稚氣,就像所有十來歲在外人麵前被父母拽在身邊的小孩子一樣,甚至有那麼點對被牽著手的不耐煩。

少年人眯著眼睛,皺著眉頭,側臉看向鏡頭。

“老爺子?這是您麼。”

照片上的光敏粒子會隨著陽光的照射而逐漸輕微褪色。

民國二十幾年的老照片,已經泛黃、發脆,像是有點被漂白了,麵容不算太過清晰。

八十多年過去。

小孩子成了老頭子,形貌大變,照片上的絕大多數人,更是早已不在人間。

老楊還是通過推算了一下年齡,以及那依稀相似的眉眼,大致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是啊,不是我又是誰呢?這次參展帶家屬弟子來湊熱鬨合影的大師不少,照片上的小孩子中,有資格留下名字的隻有兩個,一個是我,另一個就是一個叫做塗平之的家夥。他太爺爺是清末的兩江總督塗新勝,好像又和香帥張之洞沾著親戚。我覺得他能排在我身前,還不是沾了老子的光。那天我一直非常不爽。”

“所以這麼多年了,我都一直記得他的名字,聽說後來,日軍侵華時,他好像去了南美,再後來就沒消息了。也不知道還畫不畫畫了。”

曹軒接過照片,語氣溫柔。

少年時的小小糾結,早就已經在時間中散去更無影,到了他這樣的年紀,再回首,唯有緬懷二字而已。

老楊調整著唱針和黑膠,聽著老先生的話,神色複雜。

原來曹老這樣的人,也會為了一個名次的順序,而糾結不爽?

也對。

哪個垂垂老矣的老爺子,又不曾是一位充滿少年意氣的年輕人呢。

“可是您的合影不在最中間嘛,我可沒看到那塗什麼的。”

老楊笑著說道。

小時候胖不是胖。

年少時被壓一頭又算什麼?熬到快一百歲,同齡的畫家,還能正常喘氣的都不到五個。

老先生不是天下第一,誰是?

“那可不。”曹軒也笑了笑。

“我的老師,在外麵是一個非常護短的人,他看出了我的埋怨,那天開完紀念展,大家先合影,然後在陳記茶樓聽戲吃飯。因此合影的時候,老頭子特地抓著我的手,把我拽到他身邊,正對攝影師鏡頭的位置,用現在實興的話怎麼說來著……”

“c位。”老楊接口。

“對,就是把我抓到了c位。”

“而我反倒開始尷尬不好意思了,我又覺得我參加了紀念展,就是大人啦,不方便被老師這麼拽著,所以不識好歹的臭著一張愁眉苦臉的苦瓜相。唉,真想能回到那時,親口和先生說一句對不起啊。”

書房裡安靜了下來,隻有曹軒感慨的聲音在其間回蕩。

多少人都曾在年少時身在福中不知福過。

等到有一天為人父母,念起了長輩們的好,想要轉回身朝他們為自己曾經的小性子道一句歉,才發現,早已沒了機會。

人世間最大的求不得,便是生死之隔。

沒來得及說愛。

也沒來及說對不起。

曹老坐回在桌邊,慢慢的看著這張老照片,眼神中有水光閃動。

老楊也不願意再逗機靈,打斷曹老的思緒。

良久。

老楊終於差不多跳好了唱針的長短。

他這才出聲詢問:“曹老,這麼珍貴的老唱片,真的要放來聽麼?要不然我給您放applemusic上的版本,那個聽得最清楚。”

黑膠唱片圈和hifi音響圈,被並稱為現代都市,兩大玄學愛好者集散地。

很多音樂愛好者不惜重金,研究各種鍍晶線材,還有說放音樂用火電廠發的電聽的燥熱,水電廠發的電柔順的名梗。

黑膠圈子也是差不多的現狀。

論壇上經常有人宣稱,越古老的黑膠唱片聽起來越有味道,聲音越真實。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