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被朱洋寫出來以後,還交給內閣眾臣討論修改。
耶律大石仔仔細細看完,忽地渾身發了一場大汗,連身體的疼痛都被他忘記了。
字字句句指明西遼的弱點,推測耶律大石死後,如果西遼不能再出強君,必然迅速走向衰弱之境地。
耶律大石喃喃自語:“明國太子有此見識,姓朱的後繼有人啊。連他兒子都熟悉我大遼國情,看來那些漢人商隊裡藏著許多細作。”
蕭查剌阿不問道:“要不要捕殺漢人商隊?”
“沒用的,”耶律大石搖頭說,“把漢人商隊嚇得不敢再來,最後吃虧的必然還是我們。朱皇帝果然有唐太宗之誌,已經盯上我們大遼了。還趁著我病重,專門派使者來示威。”
就在此時,馬擴與蕭仲宣求見。
耶律大石緩了一陣,等精神稍微好些,才讓兩位使者進來。
馬擴問道:“我國太子那篇文章,大汗可曾看完?”
耶律大石也懶得繞彎子了:“直說吧,朱皇帝派你們來作甚。”
馬擴說道:“大汗之子年幼,若大汗稍有不測,太子繼位能否穩住全國?”
“自然能夠,不勞你們費心!”耶律大石斬釘截鐵說。
馬擴笑問:“大汗知道中國天子如何預測嗎?”
耶律大石問:“他怎麼說的?”
馬擴說道:
“中國天子言,耶律大石一死,西遼國內暫時不會叛亂。但是他冊封的那些地方貴族,會趁著主少國疑之時,一點點的加強割據。然後就是外敵入侵,或者地方貴族互相攻打。西遼朝廷不得不派兵乾涉,打贏得不到好處,打輸了就威望大損。”
“這樣的事情,會一次次發生,西遼皇帝的威嚴一點點淪喪。等到二三十年之後,宿將們死的死、老的老,西遼就徹底完蛋了。運氣好,可以做春秋時的周天子。運氣不好,隻能做戰國時的周天子。能有百年國運已得天助,而且前提是大明不出兵西域。”
耶律大石沒有糾正“西遼”應該叫“大遼”,而是試探道:“朱皇帝什麼時候出兵殺來?或許我會反攻入洛陽找他喝酒!”
馬擴笑道:“且不說大汗還能否率軍打仗,就說那些西域將士,真願意轉戰千裡嗎?恐怕不等殺到洛陽,隻在河西走廊吃一場敗仗,西遼的遠征大軍就會內亂。”
蕭仲宣說道:“金國皇帝吳乞買,是在洛陽壽終正寢的。宋國皇帝趙桓,如今還在大明做官。西夏皇帝李仁孝,定居開封準備考科舉。高麗國王也已經獻國,目前在洛陽做大明公爵。”
耶律大石冷笑:“想勸我投降?我大遼萬裡疆土,豈能不戰而降!”
馬擴說道:“大汗不為自己考慮,也該為子孫考慮啊。”
耶律大石說:“真刀真槍戰一場,便是身死國滅也認了。此事不必多言,明國若想出兵,儘管殺來試試。”
馬擴微微一笑,雙手捧出書信:“這是中國天子的親筆私信。”
真是私信,內容就像寫給老朋友的。
“德重兄惠鑒……你我未曾謀麵,卻已神交日久。細數當今天下之英雄,惟君與銘矣。君以千人之眾,攻取西域萬裡疆土,自古無有出其右者……然則西遼教派林立、割據遍地、異族橫行,德重兄麾下有漢人、回鶻人、契丹人、黨項人幾何?”
“君欲教化西域百姓,豈不思子孫受異族異教同化為蠻夷乎?吾欲複漢唐盛世,西域必取之。德重兄必不願降,此信可傳於兄之妻,危難時出以示眾。大明若統治西域,漢人、回鶻、契丹、黨項皆可倚重,爾等不當儘死於兩國交戰……”
耶律大石明白朱銘的意思了。
這次派使者過來,不是讓他趕緊投降的。
而是先寫一封信,等西遼軍隊被大明屢次擊敗,再讓耶律大石的老婆拿出來投降。這樣可以少死一些漢人、回鶻人、契丹人和黨項人,便於大明今後在西域的統治,而耶律大石的家人和部將亦可活命。
耶律大石把大明使者打發走,忍著渾身疼痛躺在床上發呆。
朱皇帝雖然沒在信中寫什麼時候出兵,但他讓耶律大石把信交給西遼皇後保管。這種言語,幾乎已經挑明了,隻要耶律大石一死,大明那邊就立即動手。
朱皇帝又打算欺負孤兒寡母,趁著西遼主少國疑的時候發兵!
不知何時,皇後蕭塔不煙已站在病床前。
耶律大石把朱銘的私信遞過去:“我死以後,明軍必來犯。你應當調兵全力抵抗,但事不可違時,把這封信傳閱諸將。讓他們……投降吧。”
蕭塔不煙仔細把信看完,想說些安慰的話,卻終究變成一聲歎息。
耶律大石說:“朱皇帝雄才大略,唐太宗一般人物,不會跟你們計較的。投降之後,你帶著兒女前往洛陽居住,至少也能享受兩三代富貴。可惜啊,我若能再活二十年……”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