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 35 章(1 / 1)

締婚 法采 2673 字 4個月前

宜珍。

原來這是她的閨名,竟這般好聽。

隻是譚廷從旁人口中得知自己妻子閨名的下一息,便看到屋簷下站著的男人朝她招了手。

“彆怕,過來。”

譚廷在這話裡倏然一悶,禁不住向院中的女子看了過去。

項宜剛從方才的震驚裡緩過了幾分神,竟就這般被發現了。

隻是她立在院子正中,義兄立於屋簷下,而那位譚家大爺站在門前。

兩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身上。

項宜知道義兄怕譚家大爺對她不利,但她敢做,便沒什麼不敢當。

可惜大哥傷勢未愈,若是譚家大爺要告發他,他必不能脫身了

項宜腳下未動,目光坦然地向譚廷身上看了過去。

“大爺既然都曉得了,不知準備如何處置?”

她深吸一氣,看住了譚廷,“大爺要告知官府和錦衣衛嗎?”

院中風絲一停。

顧衍盛在項宜的反應中,目光定在了她身上。

自是譚廷卻在這兩句話裡,心口一滯。

她攏共說了兩句話,若是前一句還意味不明,那麼後一句便已經表露的明明白白了。

她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她自己,而是彆人。

譚廷嘴角向下壓了下來,他沒有回複項宜的問題,眼睛疲累似得閉了一閉,再睜開時,沉聲問了一句話。

“所以他到底是誰?”

他是在問項宜,更是在問顧衍盛。

若是之前,還有盛故、官府緝拿的海匪、甚至太子身邊的道人,這些身份遮掩,那麼如今譚廷問得問題,卻直戳最關鍵的地方,連朝中針對他的人都沒能查到的要處。

項宜沒想到這位大爺如此直截了當,一時間謹慎沒有言語。

倒是顧衍盛低頭笑了一聲。

譚廷自進了院子之後,目光多半都落在項宜身上。

如果他想都不想地,就要告發自己,那麼也不會是這般姿態了。

顧衍盛心下轉了轉。

“譚大人既然想知道,不如進屋一敘。”

他抬手做了個“請”的姿勢,等待著譚廷的態度。

蕭觀及時向前一步,低聲快道,“大爺小心他房中有詐。”

此人眼下已是窮途末路,隻要他們告發官府,他必然被捉無疑,但若是此人此時能以譚家的宗婦甚至宗子為質,那麼就有了轉圜之地。

蕭觀擔憂地提了醒,卻見自家宗子抬手止了他。

“無妨。”

此人的手段若是止於刀槍抵擋或者以人質脫身,怎麼能迅速在太子身邊站穩腳跟,又攪弄朝堂讓鳳嶺陳氏急不可耐地出手?

譚廷並未多言,應了顧衍盛的邀約,點頭走上前去。

蕭觀見狀,隻能示意身後護衛圍住院子,若房中有動靜,便及時出手護宗子宗婦萬全。

譚廷邁步進了院中,沒幾步便到了項宜身前。

他看過去,見她低頭給自己行了一禮,他想同她說什麼,又在她與自己保持的距離中,不知如何說。

但好在,她方才沒有避到那人身後。

隻是也沒有過來同他解釋的意思

兩人之間的風緊了緊。

她是避人耳目出來的,穿的極其單薄,隻是譚廷剛要說一句“你也進到屋裡來”,這句還沒來得及出口,就被人先說了。

顧衍盛示意了小廝秋鷹,秋鷹兩步到了項宜身前,“外間風大,爺讓夫人也進屋說話。”

項宜聞言,點著頭同顧衍盛道了謝。

譚廷要說的話,被封在口中,一個字都沒能說出來,嘴角越發緊壓了下來。

房中並沒有什麼多餘的陳設,但譚廷進到房中便聞到了熟悉的藥味。

他越發沉默,倒是顧衍盛讓秋鷹上了茶來。

房中一時靜謐,誰都沒急著開口。

譚廷見此人如此沉得住氣,心下倒是添了兩分佩服。

隻是顧衍盛也不同他兜什麼圈子,問了一句。

“譚大人以為,在下是什麼人?”

他將問題拋給了譚廷。

項宜看了這位大爺一眼。

義兄在朝中的身份是隱秘的,朝中人都不曉得,這位大爺自然也無從猜測。

隻是她目光在他身上微落,聽見他冷著臉開了口。

“閣下應該是姓顧吧?”

這話已讓項宜忍不住目光在他身上一頓,而在義兄點了點頭之後,他又續了一句。

“若是譚某沒弄錯,是前秉筆太監顧先英的‘顧’吧?”

話音落地,項宜不由暗暗驚訝。

朝中這麼多人都猜不到的事,他僅憑著義兄與她的關係,這麼快就猜到了

顧衍盛也挑了挑眉,“看來譚大人確實敏銳過人。”

譚廷的冷臉上無有一絲變化,沉著嗓子道了一句不敢當。

項宜能叫“大哥”的人,又不是在項家出事之後,避嫌避得遠遠的堂兄、從兄、表兄之流。

而若是沒太多關係的男子,隻敬稱一聲大哥,她又如何能親手給人家上藥?

念及此,譚廷目光在她交握的指尖落了一下。

不是那些人,便隻能是義兄了。

如果他沒記錯,顧先英的侄兒在失了依仗之後,確實被項直淵護佑了一段時日。

而,也隻有顧先英的侄兒,才有這般膽識氣魄敢近身太子身側、插手朝堂事宜吧

譚廷並不認為猜中是什麼難事,但他想知道顧衍盛做了這許多事情,到底如何打算。

他沒言語,隻看了顧衍盛一眼,後者便垂眸笑了一聲。

“譚大人一定是想問,顧某此去江西到底做什麼去了,”他說著,一雙桃花眼眼眸抬起,“是去伸張正義,還是準備禍亂朝綱?”

他所說,正是譚廷心中所想。

譚廷冷著臉又著意看了他一眼。

太子身邊的道人插手朝事本就不該,連番慫恿東宮翻查江西科舉舊案,還親自悄悄去了趟江西,便不是陳馥有等人前來追捕,他亦覺得此行隻怕目的不純。

可話又說回來,鳳嶺陳氏本就同那江西科舉案有關,又這般慌忙追殺,也不是沒有貓膩。

譚廷開了口。

“陳氏道閣下,想以莫須罪證蠱惑太子,朝中不少人如此以為,所以閣下的說辭是?”

他既然進了這門,便是要給顧衍盛說話的機會。

項宜見他沒有似旁人那般,對大哥以道人身份插手朝政一竿打死,反倒讓那個大哥自己來說,心下不由地鬆了一鬆。

她騙了他的事,他回去欲如何處置都可以。但大哥是在為寒門庶族奔波,不該就這麼陷在這裡。

那位大爺會給他機會嗎?

她眸光一變,譚廷便看到了。

隻是她心裡如何作想,他亦瞧了出來。

譚廷悶而不言,收回目光,繼續冷著臉等著顧衍盛的說辭。

顧衍盛見他這般態度,亦是心下一鬆。

譚氏同江西這場科舉舊案無甚關係,所以這位宗子的態度,也和涉案的陳氏並不相同。

他興許便可爭取一番。

他當下直接道。

“譚大人既然問了,顧某沒有不據實以告之理。那場科舉舊案,原本隻是院試後有人喊冤,道本地文章做得極好的幾人,都沒有榜上有名,反而是遊手好閒的世家子弟,紛紛登了榜,甚至有那平庸之人,高掛榜首”

當地科舉有這般現象已不是一日,但考試中第與府縣考官出題不無關係,他們也可能因與考官政見不同而導致未中。

但這般事情一次一次地太多了,人心中疑竇便重了起來。

彼時有不少寒門讀書人不甘心次次落榜,商量好待院試一結束,便聚在茶樓,將各自在貢院所做文章,再寫一遍,留存下來,置於那茶館之中,讓所有讀書人來評選。

彼時有個囂張跋扈的某世家子弟,聽聞之後笑得不行。

他笑話那些寒門書生,如此較真也沒用,說話間也跟著參與了一回,將自己的破爛文章大大方方寫了下來,讓眾人品評。

眾人一看之下紛紛厭棄,皆道他那文章連縣試都過不去。

可那人卻一點都不生氣,隻道自己文章可比那些他們投選出來的文章強多了,大家等著瞧,他必會榜上有名。

待到放榜之日,寒門讀書人都無不想知道,到底什麼樣的文章能中,不想眾人即上前去看了,那些一票一票投出來的前幾名,竟然一名都沒有上榜。

反而是那囂張跋扈的世家子弟,真就憑他那破爛文章,輕巧過了那次院試。

此事一出,一片嘩然。

寒門讀書人全都急紅了眼,連聲叫喊著不公,當夜就圍了貢院。

官府一見這等情況,先是驅散,再見他們不走,便動了刀。

有寒門書生梗著脖子要一個說法,卻在摩擦之中,被官差一刀割斷了喉管

此事鬨到了朝廷之上,彼時皇上雖然心不在朝,卻不是如今這般閉目塞聽。

皇上派了人前去查案。

當地寒門書生聽聞宮裡派了欽差,奔跑著沿路迎接欽差大臣,隻盼欽差大臣能給他們這些庶族寒門一個公平,還他們一個清朗考場。

然而欽差大臣原本答應的好好的,可一番“徹查下來”,隻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那囂張跋扈的考生,其實寫給眾人的破爛文章,並非是他原本在貢院所寫,不過是為了逗趣眾人罷了。

可此人肚子裡有幾分墨水,當地書生並非不知道,見他們欲鬨起來之前,欽差又給了剩下的說辭:

此人確實有問題,胸無點墨中了院試,蓋是因為買通了貢院裡的小吏,夾帶小抄進入考場,寫出了高於自身的文章,蒙蔽了主考官。

欽差大臣從京城不遠萬裡趕來,萬眾期待地查了一番,就將那囂張跋扈的書生革除功名不許再考,又將他買通的小吏重打四十大板,發配邊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此結案。

整個武鳴一帶,寒門書生一片寂然。

待他們反應過來不該就此收場的時候,再去尋那欽差大臣,那位欽差已經被官府衙門送走了。

他們怎能甘心,然而此事已經有了定論,再鬨便就是造反了。

此案就此被生生壓了下來。

但在之後的許多年裡,當地寒門庶族子弟,與本地的世家各族衝突不斷流血不斷。

再後來,這一帶的讀書人越發少了,匪盜橫行起來,當地官府多次請求周邊衛所支援,壓製本地匪患,可惜效果了了。

好端端的武鳴,再沒出過寒門讀書人,卻成了無人敢去之地。

顧衍盛一口氣將江西武鳴科舉舞弊案,說給了譚廷。

他說完,問了譚廷一句。

“譚大人以為,這般案子該不該翻?”

譚廷一時間沒有言語。

顧衍盛卻哼哼笑了一聲。

“當地的寒門書生,若不是對貢院主考沒了信任,怎麼能想到將文章公之於眾,讓眾人的眼睛來評判?”

他繼續笑著。

“寒門書生如此這般沒有信心,能是一件兩件夾帶小抄或者買通考場小吏的事情,致使而成嗎?”

他說著,口氣起了變,諷笑中帶著銳利。

“更可笑的是,在當年欽差查案之後,當地的寒門庶族才是真的徹底喪失了對科舉、對官府的信心,所以才完完全全棄了這條走不通的路,哪怕是棄田落草,也要做匪做盜做賊去了。”

“這是他們的錯嗎?!”

他說完,房中氣氛有一時的激蕩。

項宜聽著,交疊的手禁不住攥了起來。

而顧衍盛又問了譚廷一句。

“譚大人以為,這般案子到底該不該翻?”

房中靜得厲害,隻有窗外的寒風吹動著簡陋的窗欞,發出咣當如浪的聲音。

顧衍盛此番所言,確實令人情緒隨之翻湧,譚廷亦可以想象當地的寒門讀書人,真的在這般狀況之中,是有多絕望。

但就是這般如風煽火的不自覺揚起的情緒,才讓譚廷眼皮跳動,隱隱覺得不安。

譚廷壓了眉頭,問了顧衍盛一句。

“那麼翻查過此事回京之後,你待如何?”

項宜也不由地向自己的義兄看了過去。

她想起義兄在譚家田莊時,曾與她說,這番回京便能借機將水攪渾,將太子爭取過來。

他還說了句話,“血債要血償”

然而此刻譚家大爺問了,她卻見自己的義兄沒有回答了。

顧衍盛沒有回答譚廷的問題,反而隻輕笑了一聲。

譚廷在這笑聲裡,眉頭越發緊壓下來。

他不是不能理解庶族寒門的難處,隻是在顧衍盛身上,尤其在他這聲輕笑裡,讓他驀然想到了李程允在給他的書信裡的擔憂——

年後的朝堂甚至整個朝野,恐要亂了。

譚廷一時間沒有言語。

倒是顧衍盛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問了他。

“那麼譚大人此刻又如何打算呢?”

譚廷默了一默。

在他說完江西武鳴的科舉舞弊案之後,告發他,便是同陳氏同流合汙,聯手迫害庶族。

譚廷看了一旁的項宜一眼。

可若要他蒙蔽陳氏,出手相護,隻憑顧衍盛一麵之詞嗎?

這倒也罷了,但他看向顧衍盛,想到他剛才的那番話與那聲輕笑,便也不欲助他護他。

譚廷沒再繼續坐下去,徑直起了身。

他目光肅然落在顧衍盛身上。

“譚某既不會告發你,亦不會助你,但有一言,譚某必須要講。”

顧衍盛抬了手,笑道,“譚大人請講。”

譚廷做不到似他這般輕鬆含笑,反而眉頭越發壓了下去。

“世庶兩族之間本不至於此,是何種原因導致近年兩族矛盾陡增,尚且未知,若是貿然挑動兩族矛盾,朝野動蕩,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譚廷少有疾言至此的時候,話音落地,房中肅然一靜。

項宜抬頭看了男人一眼,不由想到了從前。

從前父親在的時候,確實多半站在寒門的立場上言語,但是父親也從不是打壓世族的做派,畢竟這些世族,也是從一個一個的寒門慢慢崛起,世族與世族也不可混為一談。

她不曉得父親為何給她定了世族譚家的親事,可那時候,世庶兩族聯姻本是常事。

隻是就像譚家大爺所言那般,近年兩族關係才急轉直下。

若是父親泉下有知眼下這般情形,不知欲如何看待?

房中一時間沒人說話。

顧衍盛在譚廷的疾言中,嘴角的笑意緩了一緩。

他越發正經地看了這位譚家宗子幾息,點頭起身,跟譚廷道了聲謝。

“譚大人的話,顧某聽在耳中了。”

他這般說了,譚廷自然不會多言。

他隻是冷著的臉色無有一息和緩,沉聲道了句,“譚某言儘於此”,便轉頭看向了自己的妻子。

目光落向項宜,他嗓音自己都未曾察覺地緩和了下來,可嗓音仍舊悶悶。

“隨我回家吧。”

項宜在這話裡微頓。

她有些不甚明白他的意思。

他沒有告發義兄,她很感激,可她確實騙了他。

他若要休妻,她無話可說

但他道回家再說的意思,是另有處置?

不論如何,項宜坦然接受。

譚廷見妻子沒有準備留下的意思,暗暗鬆了口氣。

隻是他剛要抬腳帶她一道離去,卻見顧衍盛一步走上前來。

他嘴角仍舊掛著讓譚廷不甚喜歡的笑意,側身擋在項宜身前。

“譚大人,且慢。”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