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雖然吳甡給武昌總兵方國安下下了命令,並且寫了親筆信,要他重兵防守那幾處江水淺薄的渡口,但方國安的兵,實在是沒有戰力,而且士氣十分低落,原因竟然是武昌城中的楚王一毛不拔,不肯出銀犒軍,軍中欠餉半年,又缺乏棉衣,軍士們怨聲載道,鴨蛋洲雖然布置有一千守軍,但被劉文秀的流賊騎兵一個衝鋒,傷亡不過幾十人,就潰散而逃了,渡口失守,十幾萬流賊大軍蜂擁過河,方國安見勢不妙,急忙龜縮進武昌城中,憑城拒守,同時向湖廣總督吳甡緊急求援。
“方國安,廢物!”
看完急報,吳甡大怒。
武昌決不能有失,因為楚王就在武昌,前番,楊嗣昌就是因為失了襄陽,致使襄王被張獻忠,因而驚恐萬狀,自嚇而死的,吳甡可不想重蹈楊嗣昌的覆轍,不過吳甡卻也沒有盲目救援,他知道,武昌城池高大,絕非流賊可以輕易攻破的,如果張獻忠屯兵城下,反倒是一個一戰破之的好機會。
另外,張獻忠雖然圍住了武昌,但漢陽和漢口,卻還在朝廷的控製之下,武漢三鎮明為三城,實為一體,在不攻占漢陽和漢口的情況下,張獻忠的側翼始終受到威脅,不能全力攻城,除非是有內應開城,否則他想要拿下武昌,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於是,吳甡決定繼續等,他要等劉肇基的京營兵到來,再出兵救援武昌,那樣他才有信心,不然單單依靠左良玉,他還真沒有把握。
但武昌一天一封求救信。
而消息陸續傳來,說流賊在武昌和漢陽的江麵上,搭起了兩座浮橋,一座從武昌白沙洲到漢陽鸚鵡洲,另一座從武昌大堤至漢陽南岸嘴,而一大股的流賊已經渡過了浮橋,圍住了漢陽。
這一來,漢陽也危急了。
吳甡臉色凝重,他意識到,張獻忠軍中,還是有能人的,看出了漢陽和漢口的重要。
“南京水師呢?令他們截斷浮橋!”吳甡命令。
但流賊在江邊架起大炮,又在江中設置障礙物,南京水師久不經戰事,試探著靠近了一下,就被流賊大炮轟的屁滾尿流。
聽到南京水師的回報,吳甡氣的說不出話來---江南兵馬糜爛,不堪一戰,竟到這種地步!
各方壓力也接踵而來,不說武昌楚王的求救書,就是襄陽的官員,也都開始一個個催吳甡出戰了--如果吳甡再是按兵不動,一定會有人上疏朝廷,彈劾他不救武昌,雖然太子和兵部老尚書馮元飆,能體察他的良苦和艱難,但陛下就未必了。
更何況,方國安的戰力,實在是不怎樣,如果武昌不幸失守,楚王遇難,他吳甡就會變成第二個楊嗣昌!
而此時,臨洮總兵牛成虎率領的一萬秦兵,進入了湖廣,吳甡手中,多了一支可用之兵。
看樣子,不能再等了。
雖然京營還沒有到,但吳甡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出征,最起碼先解除了漢陽的圍困,等京營大軍趕到,再合擊武昌城下的流賊大軍。
於是,吳甡召來左良玉,商議出征之事,但左良玉卻百般推脫,一說糧草不備,二說各部還沒有整頓完畢,還是等京營人馬趕到,再一起出征吧,吳甡知道,左良玉在給自己難堪,但這種關鍵時刻,他也隻能忍氣吞聲,好言相勸,一是將京師剛剛發來的甲胄兵器全部撥給了左良玉,二是對左良玉的平賊將軍印有所應允,如此,左良玉才勉強答應出征。
“這都是楊嗣昌,熊文燦,侯恂之禍啊!”
等左良玉退出,吳甡心中鬱悶。
吳甡領左良玉大軍出襄陽,走承天府,應城,漢川到漢陽,解圍漢陽;牛成虎率一萬秦兵進入德安府,和德安總兵楊德政彙合,從西北方向,也就是黃州府進發武昌,截斷張獻忠的退路;馬士英統領黃得功和劉良佐,從東麵救援武昌,三路大軍齊發,在解圍武昌的同時,也是步步為營,決不能使張獻忠從指縫中溜出去。
“把這封信交給劉肇基,告訴他,武昌危急,要他一定要加快行軍步伐!”
出征前,吳甡令親信幕僚送信給劉肇基。
“是。”
從襄陽到武昌,約七@百餘裡,大軍救援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因此,吳甡和馬士英、牛成虎約好了二月二十五,在武漢三鎮會師,以免有一路冒進,陷入張獻忠大軍的重圍之中。
煙塵滾滾,旌旗蔽日,吳甡統領左良玉的四萬大軍,離開襄陽,往漢陽而去。
但隻行軍了三日,吳甡就看出了問題,左良玉所部無精打采,除了中軍精銳能夠兼程趕路之外,剩下大部分的兵馬,一天連四十裡都走不了,細查之下發現,各營之中拖累甚多,有的營中,甚至有隨軍的女妓,這種情況下,能走的快才怪呢?
這還是挑選出的四萬精銳呢,如果五萬人都帶上,還不知道會怎樣呢。
吳甡十分震怒,雖然他對左營的軍紀敗壞有所了解,心理也有所準備,但左營各部表現出來的狀況,還是讓他吃驚,吳甡召來左良玉,一陣斥責,左良玉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召來眾將,也是一頓罵,並當場鞭打了幾個千總,同時嚴厲傳令,軍中女眷,一律留在當地,但有再隨軍者,定斬不赦!
這一下,從軍中清出了不少的女眷和女妓。
大軍前行速度,提高了不少。
但幾天之後,吳甡發現,各營營中還是有女人,有的甚至是清了出去,但軍官又悄悄派人接了回來的。
這一次,吳甡沒有找來左良玉斥責,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了,對於這幾萬人馬,左良玉也並非完全都能控製。左部原本分前五營、後五營,前五營基本都是左良玉的親信,乃是左良玉能完全指揮的,後五營是招降納叛而來,對左良玉並非完全服從,而在釜山之戰中,前五營傷亡慘重,左良玉多年積攢的老本,付之一炬,反倒是後五營見事情不妙,提前逃跑,因而保存了實力。
這一來,左良玉元氣大損,前五營補充不上,隻能仰仗後五營,但後五營軍紀本就不彰,糧餉又不到位,左良玉平常練兵也是連哄帶騙,對後五營的將領,拉攏善待,以期他們能為自己賣命,因此,對於軍中的“齷齪”,他隻能假裝不知道,不然真要嚴肅軍紀,後五營怕是剩不了幾個人,甚至有可能激起嘩變。
吳甡氣的咬牙,如果不是軍情緊急,不能誤了二十五日會師之期,他是絕對不能容忍,絕對會停下腳步,嚴厲整頓軍紀,殺一批,降一批的,但現在,他也隻能睜隻眼閉隻眼。
“左良玉,言過其實啊……”
十九日,大軍到達應城縣城時,從襄陽出發的四萬兵馬,隻有兩萬人跟隨。剩下的兩萬人,距離不一的拖在後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追上來。左良玉臉色漲紅,看來也是氣的不輕。
吳甡心中怒,但卻也無可奈何。
大軍在應城城外紮營。
應城知縣王良鑒帶著漢川的鄉紳父老,於城外迎接,並抬著豬羊,慰勞大軍。
從王良鑒口中,吳甡大約知道了漢陽府的最新情況,漢陽府城下的流賊,最少兩三萬,領頭的是一個年輕的流賊將領,好像是張獻忠的一個義子,這兩三萬流賊正在猛攻漢陽府,同時派出兵馬,不停的劫掠周圍的鄉鎮和村莊,方圓一百裡,所有的市鎮都已經被洗劫一空,百姓不是逃散就是被流賊斬殺,連百裡之外的應城縣也都是閉門自守,若不是吳甡率領左良玉的大軍趕到,王良鑒也是不敢開城門的。
“張獻忠的義子?叫什麼?是叫李定國嗎?”聽到是張獻忠的義子領軍,吳甡立刻就警惕起來。
原本,他對李定國這個名字,並沒有什麼特彆的印象,但太子在給他的書信中,反複提起,說張獻忠有一個義子叫李定國,通曉兵法,做戰靈活,如果遇上李定國一定要小心提防,同時李定國雖然是張獻忠的義子,但其人並非頑固不化,心中仍存忠義,如果遇上了,能夠招降一定要儘力招降。
雖然不明白太子殿下從哪裡探聽到關於李定國的消息,但吳甡對太子的判斷,還是相信的,從開封到建虜入塞,太子殿下看人看事,一向都準確無比,連吳甡都不由不佩服起來,太子如此鄭重的提到李定國,一定是有原因,所以他不敢大意。
“不知。”王良鑒卻搖頭,距離差不多兩百裡,應城的消息比較落後,王良鑒並不能知道那個領兵的年輕賊首,是否就是李定國?
“部堂,流賊行動迅速,飄忽不定,一定要小心啊。”王良鑒又道。
吳甡點頭,但卻也沒有太過以為然,流賊戰術,從崇禎二年到現在,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隻不過是更精進,兵馬更眾多了,隻要切斷一個“流”字,就可以克製流賊--從這一點上來說,不管出現在漢陽府的賊首是不是李定國,其實都不重要。
第二日,大軍順著官道,繼續向漢陽行進。
“報~~~”
馬蹄如雷,探騎急急來報:“報部堂,漢陽已經失守,城中濃煙滾滾,”
吳甡咬牙切齒,晚了一步,流賊實在是可惡!
而在連續派出探騎之後,吳甡終於得到確切的消息,也大略知道了流賊在漢陽府的部署。
在漢陽府流竄的年輕賊首,果然是叫李定國,隻不過跟隨張獻忠的姓氏,對外為張定國。
而李定國率領的人馬,大約在四萬人左右,現在以漢陽府為中心,四處劫掠,招募青壯,同時派了重兵守衛兩座浮橋,吳甡知道,李定國部的主要目的,除了攻下漢陽府,搶掠錢糧之外,亦是作為張獻忠主力大軍攻打武昌府的屏障,阻擋從西麵救援而來的官軍,並支援武昌的攻城戰。
漢陽必須立刻奪回來,不然等流賊再在漢陽和漢口之間架設浮橋,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二十萬流賊隨時都可以三地支援,那武昌就危險了!
吳甡立刻升帳聚將,商議奪回漢陽之策。
流賊四萬,官軍兩萬,如果是浮山之戰前,左部是絕對不懼的,過往的戰事中,左部遇上李自成,或許戰績不如意,但遇上張獻忠,那可是一打一個準,十四年信陽之戰時,幾乎就殺的張獻忠全軍覆沒,但時過境遷,現在的情勢已經不同了,浮山之戰,不但折損了左部大部分的精銳,而且對他們的信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提起張獻忠,他們再不敢像過去那麼輕視了。
因此,左部大部分將官都認為,連日行軍疲乏,加上人數又不占優,敵情又不甚明朗,大軍應該就地修整,等後續兵馬跟上來,再向流賊發動進攻也不遲。
但吳甡卻不能認同,一來戰機稍縱即逝,二來,他已經和馬士英牛成虎約好了共同進兵的時間,身為主帥,他如果遲到了,豈不是讓人笑話?更何況麵對的並不是張獻忠的大軍主力,而隻是偏師?
再者,流賊的戰力,他還是有數的,四萬流賊,能戰的不過幾千人,隻要官軍一鼓作氣,完全有可能將這股流賊全殲,他不明白,左部將領為何如此怯懦?這難道就是朝廷一直倚仗的剿匪主力嗎?
“昆山將軍,你以為呢?”吳甡臉色沉沉地看向左良玉。
左良玉一直沒有說話,隻是低頭默默,此時聽到吳甡詢問,站起抱拳說道:“但聽部堂調遣!”
意思很明顯,他也不想打。他也想等後續的部隊跟上來,更有把握之後再打。
吳甡氣的要發作,但軍無戰心,非是一通怒火可以解決的事情,於是他壓下怒火,緩緩說道:“大家的心思我明白,但我軍疲憊,流賊難道就不疲憊嗎?連續圍攻漢陽,堪堪攻下,流賊的力氣必然已經到了極限,又急於搶掠,其軍中必亂,如果等到流賊搶掠完畢,恢複元氣,反倒是不好攻了。再者,這隻是獻賊的偏師,如果我軍遇上獻賊的偏師都不敢攻,獻賊主力來到,我軍又當如何?難道是要掉頭逃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