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並不是在思索對付左夢庚之策,左夢庚不過就是一個銀樣蠟槍頭,雖然有些棘手,但終究成不了大事,此時令朱慈烺陷入沉思,甚至是有點出神的,乃是隨湖廣塘報同時送到的一封密疏
密疏是唐亮寫來的。
---唐亮說,已經得到確定的消息,李湘雲回到了獻賊軍中,和其兄李定國在一起。
當日,李湘雲和朱慈烺共同擊殺了靳統武,但卻跑了劉誌,劉誌一定會將事情經過告知張獻忠,以張獻忠殺人不眨眼,殘酷虐人的的脾氣,能容李湘雲嗎?李湘雲怎麼這般糊塗?
一時,朱慈烺有點擔憂又有點惱怒。
……
樹欲靜而風不止,正月十五,正是鬨元宵之時,湖廣又有消息傳來。
一份緊急奏疏,一份密報。
緊急奏疏乃是承天巡撫宋一鶴發來的,說襄陽知府王行儉正月初八,帶家人出城會友,忽然被一群賊人襲殺在官道之上,從王行儉以下,其家眷十幾人全部遇害,王行儉的頭顱,更是被掛到了樹枝之上。
自開封大戰,李自成逃回陝西,羊樓洞之戰,張獻忠潰敗以後,整個湖廣的賊亂,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遏製,去年到今年,朝廷又加大了賑災的力度,小股的流賊雖然還是有,但卻已經不成氣候,更何況襄陽是左夢庚的大本營,周邊根本沒有流賊,堂堂朝廷的五品知府,被人光天化日之下,襲殺在道路之變,立刻就引起了滿城恐慌。
襄陽道陳勳、知縣王錫急急帶人出征,封鎖現場,緝拿賊人。
但賊人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而經過現場勘查,刀傷和羽箭,特彆是臨死之前,王行儉在車廂裡蘸血寫下的一個左字,陳勳和王錫都認定,此案乃是左夢庚派軍中悍士所為。
左夢庚為什麼要殺王行儉?
原因乃是因為,左夢庚繼承了左良玉的平賊將軍,統領左營之後,比起其父左良玉更加不如,不但放任部下搶掠百姓,而且毫無節製,百姓苦不堪言,王行儉身為地方父母官,當然要製止,而且屢屢上疏彈劾左良玉,公開場麵,也對左夢庚不假顏色,屢屢令左夢庚下不了台,左夢庚十分憤怒,曾經有一次酒後就喊過,我非殺了王賊不可!
兩人不合,甚至已經是變成仇敵的事情,襄陽人人皆知,有人勸王行儉克製一點,不要惹怒左夢庚,以免遭禍,但王行儉剛正,嫉惡如仇,根本不閃避,以至於遭來殺身之禍。
當夜,左夢庚在府中大宴賓客,十分歡喜,好像是在慶祝王行儉之死。
襄陽知府被殺,凶嫌又指向了左夢庚,事關重大,宋一鶴急急稟報朝廷,並將相應的證據,一一列舉。
朱慈烺看完憤怒不已,一個好官,一個忠臣,就這麼死在了左夢庚的刀下!
猖狂啊。
左夢庚其人其形,儼然已經是追上了前世裡的劉澤清,殺朝廷命官,魚肉百姓,麵對敵人,卻龜縮的像是一條蟲,一箭不發,就屈膝投降,完全沒有一點武將應有的血性和壯烈。
“傳旨,追贈王行儉為光祿大夫,禮部商定諡號。”
朱慈烺壓住悲痛,傳旨。
“遵旨。”
田守信去傳。
而看完軍情司的密報,朱慈烺的腦門不由就冒出了一絲冷汗。
-----張獻忠有密使到襄陽,以吊喪為名,密見左夢庚,雙方談了很久。
鳥儘弓藏,兔死狗烹,你左家能有現在,朝廷能容你左家,都是因為獻營的存在,如果獻營不在了,你左家還能在嗎?所以懇請將軍出手相助一下吧,這不止是救獻營,也是救左營啊。
雖然軍情司並沒有探到雙方的密談內容,隻知道和左夢庚一起密見張獻忠密使的,還有他的嶽父王世忠,但朱慈烺似乎能想到,張獻忠的密使會怎麼和左夢庚說。
曆史上,張獻忠在信陽兵敗,被左良玉緊追不舍時,就曾經派人麵見左良玉,送上金銀珠寶,並說了如上的一番勸說。
怪不得左夢庚會就截留孫傳庭的軍糧,隱隱的,這似乎就是在掣肘孫傳庭對李自成的圍剿啊。
對李自成如此,對已經陷入困境的張獻忠,左夢庚一定也會想辦法幫忙,說不定兩者會勾結……
想到此,朱慈烺腦門不由不冒出冷汗。
如果左夢庚膽大包天,真和張獻忠勾結,相互呼應,湖廣局勢以及張獻忠的剿滅,必然會大變。湖廣這一盤好局,立刻就會大壞。
“傳諸位軍機大臣!”
朱慈烺道。
……
李邦華,陳奇瑜,高鬥樞,堵胤錫和劉永祚到了。
看完緊急奏疏和密報,五人都是色變。
朱慈烺開宗明義。
“左夢庚之亂已經是不可避免,侯恂雖然已經去往襄陽,但朕以為,他是勸不回左夢庚的,一旦左夢庚和張獻忠勾結,其禍必大,如今孫傳庭和馬士英的剿賊,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他們兩人和他們兩人麾下的兵馬,都不能輕動,為防意外,朕決定先派一萬京營,以增援馬士英的名義,立即動身,南下前往湖廣,等到今年會試結束之後,朕再率騎兵三千,親自南下,聚集河南兵,鄖陽兵,並會同留在湖廣的劉肇基,牛成虎,擠了左夢庚這個膿包!”
李邦華等五人都是一驚,連一向和隆武帝最為熟識和了解的堵胤錫,都是驚訝,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陛下居然想親自帶兵南下。
又或者,陛下心中,有他們誰也不知道的理由?
李邦華急忙道:“陛下不可啊,現在隆武元年,百廢待興,很多大事都亟待陛下定奪,若左夢庚真是作亂,派一個重臣督軍平亂即可,陛下何必親身前往?”
湖廣和宣府不同,宣府不過三百裡,有什麼重大消息,一日就可以送到。但湖廣卻兩千裡,一旦有事,消息急切之間難以送達,更不用說,皇帝禦駕出征,很多人都要隨行,聲威浩大,所耗眾多。因此,李邦華不同意。
朱慈烺搖頭:“卿的意思,朕明白,但若論帶兵,朕自認還是勝過現在朝中重臣的,左夢庚雖然想要作亂,但其軍中部下,未必會全部跟隨,開封之戰和羊樓鎮之戰時,朕統領全軍,左營上下將領,朕都熟悉,左夢庚一直宣揚,說朝廷不封左良玉,排擠左營,又想要拆散他左營,乃是鳥儘弓藏,兔死狗烹,朕親自前往,就是要戳穿他的謊言,令左營眾將知道,朕沒有對他們二眼看待。這件事,非朕親自去做不可,換做他人,左營眾將未必會相信。”
“另外,朕雖然南下,但除了隨行兵馬和幾個軍機及一些參軍參政之外,其他人一個不帶,所行也一律從簡,國事政事,都依照宣府之戰的前例,暫都交予內閣處置。朕雖然不在京師,相信卿等對國事的處置,不會落下。”
“可陛下,左夢庚作亂的跡象雖然已經露出,但畢竟還沒有正式作亂,何不等事情確定了,再商議南下之事?”李邦華退而求其次,再勸。
跟在隆武帝身邊這麼久,他也已經知道了隆武帝的脾氣,但是隆武帝決定,並且講出道理的事情,是誰也擋不住的,他能做的,隻能是勸隆武帝不要那麼急切,萬一侯恂勸說有效,又萬一左夢庚忽然洗心革麵,幡然醒悟了呢?
“這正是朕要親自南下的另一個原因,左夢庚此時尚沒有作亂,一來沒有膽氣和決心,二來是因為沒有準備完畢,朕忽然南下,正可以殺他一個措手不及。如果等到真正作亂,消息傳到京師,湖廣必然已經是大亂,古人雲,上醫治未病,朕實行的就是此道。”朱慈烺道。
李邦華無奈:“如果陛下執意南下,臣以為,一萬京營實在是太少,所帶兵馬,最少得三萬,如此才能保證陛下的安危和天下的穩定。”
朱慈烺搖頭:“不用。左夢庚營中,真正有戰力的,不過就是一兩萬人,左夢庚本人又昏聵無能,不懂用兵,現在的兵馬,足矣。”
“陛下身係天下安危,一萬兵馬豈能足夠?望陛下三思~~”此時,陳奇瑜堵胤錫等四人也都高聲諫言。
朱慈烺知道,自己要是完全不聽從,怕就無法出京,軍機處都攔阻,何況內閣?於是說道:“那就兩萬京營,令左柳營馬德仁為將,統領兵馬,立刻準備,五日之後,離開京師,開赴湖廣。”
李邦華等人相互一看,這才勉強同意。
“去準備吧,等到二月二十六,新科會試結束之後,朕就會南下!”朱慈烺道。
……
二月十七日,大明隆武元年恩科會試的前一天,隆武帝在紫光閣接受了東印度公司,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暹羅(泰國)、撣國(緬甸)、以及朝鮮密使的拜見。
眾使恭賀大明新皇帝,暹羅(泰國)、撣國(緬甸)、寮國(老撾)朝鮮等國的使者更是三叩五拜,行臣子大禮。
經過崇禎十五年到現在,朱慈烺對東印度公司,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已經比較熟悉,見禮之後,便令他們退下,有關貿易和海關的具體事務,皆由內閣處置和談判,他這個皇帝不參與。
---從最初的太子到現在的皇帝,東印度公司,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態度越發的恭謹了,這一次,他們不但主動提出要為大明提供更多的戰艦和火器,而且願意將歐洲名貴戰馬提供給大明。
朱慈烺微笑表示感謝。
至於暹羅撣國寮國,他們都是大明的藩屬,派出的使者之中,以暹羅使者身份最為尊貴,其使為當今的王子,如果不出意外,未來他將是暹羅的國王,其他三邦,則都是他們國內的重臣。
這其中,朱慈烺尤其重點關注了一下緬甸。
緬甸雖然是彈丸小國,但民風強悍,曾三次滅亡泰國,一度為中南半島最大,明萬曆時,曾經和大明爆發戰事,乾隆時,也曾經和清朝發生激戰,其間,甚至兩敗清軍,令乾隆震怒,連續處死前線將領和督撫,就中南半島來說,緬甸的戰力是最強悍的,這個時候的泰國和越南,其實都是被緬甸壓著打的。如果大明想要在中南半島有所作為,緬甸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當然了,在朱慈烺心目中,對緬甸印象最深的,就是永曆帝逃入緬甸之後,遭受到的恥辱待遇,以及末代沐王爺沐天波等大明忠良被緬甸人殺害的慘劇。
緬甸使者叫蓬奈溫,乃是緬甸新國王莽達的重臣。
莽達,就是曆史上接納永曆帝的緬甸王,後來莽達為其弟莽白所殺,莽白害怕清軍,這也就注定了永曆帝的命運。
和過往的大明皇帝不同,這一次,朱慈烺不但是接見,而且還實實在在問了一些他們國內的問題,這令這些使者十分吃驚,他們想不到,堂堂大明皇帝,居然對他們國中事務和地理環境,好像都有一些了解,這是過往大明皇帝隻是點頭,保持太子威儀,從不和他們廢話完全不同。
另外不同的是,這一次,隆武帝沒有像過往朝貢過往,大大賞賜藩屬國,而隻是象征性的賞賜了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另外加上他自己的親筆書法,請使者帶回,交給他們的國王。
雖然沒有拿到真金白銀的賞賜,使者心中都有點失望,但想想隆武帝的親筆,也是價值連城,他們這才心安。
而隆武帝順勢提出要求,要求他們回國之後,修繕境內道路,以方便和大明的通商交往。
泰國王子爽快的答應了,緬甸使者蓬奈溫猶豫了一下,但最終也是點頭。
---雖然未必會執行,但隻要點頭,日後大明就有興師問罪的理由。
接著,泰國王子提出了一個請求。
請大明皇帝調和他們和緬甸的關係。
原來,泰國緬甸兩國此時正在交戰,泰國雖然富有,但軍隊戰力卻不行,被緬甸打的節節敗退,連續吃了好幾場的敗仗。眼看著支持不住,又快要被緬甸人打到國都了。
因此,泰國王子此番並不完全是為了恭賀大明新君,也有他自己的家國使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