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渦扇10這樣一台全新的發動機來說,高空台測試的流程還是比較繁雜的。
光是從慢車到低轉速情況下的各種0海拔地麵工況,就折騰了將近一星期的時間才完成。
這還是在所有項目都是一把過,幾乎沒出現任何意外的情況下。
“常總,今天應該要開始測高轉速工況了吧?”
薑甫和看著正在指揮技術人員調整測試數據的常浩南,語氣中透露著些許熱切。
雖然航空發動機的性能指標多種多樣,不可能單純一個或者幾個數字就能描述性能的高低優劣。
但即便是他這樣的業內人士,也不可能免俗地關注諸如中間推力和最大加力推力之類的性能。
甚至可以說,從這台B0101號原型機被運到624所的第一天,薑甫和就一直在期待著。
畢竟,這還屬於是給航空發動機定級的關鍵指標。
“嗯,今天會先讓轉速分階段逐漸提升到最大,如果能滿足最小連續穩定時間,那就一並把加力燃燒室的工作狀況也做掉,不過嚴格來說恐怕得……”
常浩南轉頭看了一眼掛在旁邊牆上的表:
“恐怕得到明天淩晨才能完成了。”
說到這裡,又揉了揉因為連續工作而有些發脹的太陽穴:
“順利的話,到8月末應該能把海平麵性能給徹底做完,後麵就是逐漸增加模擬高度,壓力能略微小一些……”
二人說著話的功夫,那邊的測試也已經開始了。
跟之前幾天測試的慢車工況不同,當壓氣機轉速提上來之後,發動機所發出的尖銳轟鳴甚至在控製室裡也能聽到。
雖然不至於震耳欲聾,但也讓薑甫和不由得提高了說話的音量:
“常總還是謙虛了。”
他搖了搖頭:
“說實話,您主持的這幾個項目,應該是我工作三十多年裡麵見過的,研發也好測試也好,過程最順利的……”
“印象裡幾乎沒出現過什麼返工,包括之前渦噴14,雖然中間反複過幾次,但都是在早些年間,您參與進去之後,幾乎是順理成章地就一路走到定型……”
實際上,在常浩南過來之前,薑甫和甚至有那麼點想要看對方笑話的糾結想法。
主要他感覺前者實在是有點不合常理。
做工業設計嘛,很多時候初始的參數就是靠經驗去猜,然後再根據測試結果不斷調整迭代。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幾次反複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就跟社會進步也是螺旋上升一樣。
反而是一遍通過這種事,在過去基本屬於運氣非常逆天才能遇到的情況。
說明剛開始的參數就選的很好。
然而常浩南完全就是把過去的這些常識給按在地上摩擦。
他這些項目哪有過什麼螺旋?
都是跟火箭一樣直線上升!
薑甫和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人,自然也嘗試過對方的研究方法和TORCHMultiphysics這些工具。
結果發現,雖然工作效率確實有巨大提升,但說穿了也還是迭代計算那一套,隻是螺旋上升的速度更快了而已。
遠遠達不到那種從圖紙上拿到測試車間就能直接過關的神奇程度。
所以他認為,常浩南的水平不太合理。
十分甚至九分的不合理。
如果之前一直是靠強運,那再怎麼說,到渦扇10這麼複雜一個項目上,總歸也該累積出足夠的風險了吧?
而如果不是靠運氣……
那薑甫和就要開始懷疑自己的世界觀是不是出問題了。
而如今測試已經開始了一周時間。
結果很明顯。
常浩南沒輸,是世界觀輸了……
想到這裡,薑甫和歎了口氣:
“有時候,常總您給我的感覺都不是在做新型號研發,就好像是直接拿來了一個已經成熟的型號一樣。”
他可能想不到,這句無意中的話,其實已經無限地接近了真相……
實際上,常浩南在做其他小項目的時候,流程反而也是跟彆人差不多的,都要經過不斷試錯才能摸到正確的設計區間。
最多也就是靠著更加豐富的經驗讓這個過程更快一點,並且不至於試出什麼大錯來。
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