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記者會之後的稍晚些時間,常浩南回到臥室打開電腦,準備按照約定,把三種語言版本的證明過程,以及一份並未在arXiv上麵發表的說明文件發給唐林天。

雖然他本人從一開始就基本確定自己的證明過程無誤,但京航大學作為一個嚴肅的科研機構,肯定還是要等到結果確定下來再把成果掛上去。

提前開香檳的話,就算後來證明香檳並沒有開錯,也總顯得有些不夠矜持。

不過,在打開郵箱的第一時間,常浩南就被裡麵的情況給震驚了——

因為服務器資源問題,絕大部分郵箱都會設置一個儲存容量上限。

在千禧年附近,這個上限基本上在幾百MB到幾GB的水平。

考慮到這個年代的郵件本身也不支持太大的附件,所以一般情況下,正常人很難保存這麼多的郵件。

但常浩南卻做到了。

在把論文上傳到arXiv上麵的時候,他也沒想太多,就習慣性地把自己之前幾次投稿時用的那個學校郵箱給附了上去。

結果麼……

可想而知。

由於這幾天接收到的郵件太多。

他的郵箱空間,爆掉了……

當然,也不是說爆掉之後再發過來的郵件就沒了。

如果及時處理,仍然能從服務器端排隊進來。

但總歸還是很誇張……

“oc,失策了……當時應該專門注冊個新郵箱的……”

常浩南一邊感慨著“這場麵我真沒見過”,一邊開始檢查裡麵有沒有夾雜著什麼重要的內容。

實際上,從發件日期來看,他的郵箱其實早在三天前就已經被填滿了。

而那個時候,因為最終的審稿結果還沒有出來。

因此給他發郵件的絕大多數都是常浩南沒聽過的人。

比如某某學校數學係的學生或者研究員,詢問他能否針對論文中的某處地方進行解釋之類。

畢竟是龐加萊猜想的證明,所謂“簡潔易懂”,那也是相比於上一世佩雷爾曼那個彆人用了三年才理解的方法而言。

門檻還是有的。

不過這一類郵件倒是不用回。

因為很快就會有能看懂的人去給他們講。

而除了這最主要的一類以外,剩下的就沒什麼規律了。

有單純打廣告的、有宣傳新創辦的學術期刊的,甚至還有幾個來自不同國家學生發來了自己的個人資料,並詢問能否到常浩南這裡深造……

說實話,其中有一個的簡曆還真是不錯。

而且,對方還在郵件中表示,儘管數學界目前還沒有得出結論,但自己已經閱讀完了全部內容,並非常確信證明過程的正確性。

更重要的是,她發現論文中的每一個步驟都設置的恰到好處,完全看不出一般數學論文中大量的思維跳躍,和描述新理論框架時的混亂表述,因此對作者彆具一格的寫作方式非常感興趣,遂希望能在今年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到常浩南的課題組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說實話,看完之後,就連常浩南也有點動心了。

隻可惜他的課題組性質實在特殊,沒辦法隨便招收外國留學生。

不過,在經過短暫的猶豫之後,他並沒有像其他郵件那樣直接丟進回收站,而是專門給這名叫瑪麗安·米爾劄哈尼的學生回信,肯定了對方的過往履曆,但表示數學研究目前還隻是自己的個人興趣,因此並沒有招收這一方向研究生的計劃。

本來他還準備向米爾紮哈尼推薦論文的另一位作者佩雷爾曼,但考慮了一下之後還是作罷。

畢竟後者正是對方口中“思維跳躍”寫作方式的集大成者,哪怕是同行看了都直呼離譜的程度……

而隨著常浩南清理出郵箱的空間,一些最近幾天發出的郵件也陸續從服務器端被傳輸進來。

實際上,審稿團隊隻用三天就基本看懂了整個證明過程,而後麵四天隻是因為覺得過於離譜,才又進行了多輪重複檢查和確認。

隻是為了避免再搞出懷爾斯那次的情況,所以在最終出結果之前都沒有披露給媒體而已。

但數學界內部,其實是早就得到了風聲的。

所以,這一階段發到常浩南郵箱裡的郵件,就已經有很多重量級的內容了……

“他們還真是積極……”

常浩南有些哭笑不得地看著麵前呈2*2排列開的四個網頁。

上麵是四大數學期刊幾乎在同一時間給自己和佩雷爾曼發出的約稿邀請。

內容無一例外,全都是關於龐加萊猜想的證明。

其實正常來說,不同期刊之間雖然有競爭,但考慮到學術圈的形象問題,也不至於從友商嘴裡麵搶食。

那樣吃相太難看了。

所以最初幾天,大家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