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1 / 1)

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

隆慶六年,六月初八。

……

紫禁城的殿閣都是紅牆青瓦,飛簷翹角,要是各殿有數進,那更是層層迭迭,廊腰縵回,主打一個堂皇大氣。

倒是處於東邊的內閣,對比之下,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內閣大堂位於午門內東側,在文華殿南邊不遠處,隻有幾處矮小的閣樓。

可就是這麽一處略顯小氣的殿閣,卻是如今大明朝權勢彙集之地。

內閣的閣門上,高懸世宗所留聖諭,曰:機密重地,一應官員閒雜人等,不許擅入,違者治罪不饒。

閣中正間恭設孔聖暨四配像,旁四間各相間隔,而開戶於南,作為閣臣辦事之所。

往日裡,三位閣老都是各自值守一間。

今日一早,各自的值房內都空無一人,倒是某間公房緊閉,不時傳出三人的聲音。

「所以,我的意思是,如今新舊交替,不宜動作過大,先在順天府試行一番,最是穩妥。」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待到順天府這邊做成了,屆時再推到各個布政使司,才可水到渠成。」

「而且,這樣在兩宮以及各位臣僚那裡,阻力也小一些。」

高儀說罷,呷了口茶。

他宦海沉浮多年,也知道該怎麽做成事,昨日與皇太子議的事,自是不會和盤托出。

他隻將李貴妃的退讓,說成自己的考慮。

謊稱為了促成考成法,不得不做出些許退讓,好儘快推行。

所謂「績效」,是為了團結百官,所謂「試點」,是為了說服兩宮婦人。

如此徐徐圖之,都是為大政計,相忍為國。

高儀又抬眼看著兩位同僚。

隻見高拱皺眉沉思,張居正斜看房梁。

他很有耐性地等著兩名同僚的答覆。

對此,他還是頗有自信的,昨日他看了皇太子傳給他的短箋,就估摸著此事應該穩妥了。

李貴妃怕鬨出亂子,提出了這個所謂「試點」的法子,著實讓高儀有些驚訝,很難相信這是深宮婦人的見識。

如他方才所言,雖然耗費的時間久了些,但確實更為穩妥。

處置起來遊刃有餘,還便於日後揚長避短。

還有這「績效」一事,也頗有幾分仁德,他高儀雖然是安貧樂道慣了,但這份情,卻不得不代天下清流拜謝了。

不知道皇太子是怎麽說服李貴妃退讓的,這效果,倒有調和陰陽內外的感覺了。

這一套下來,高儀自覺是比他們此前議論的考成法更為完善,他有信心能說服兩位閣僚。

他剛想到這裡……

「這什麽『績效』,本閣不同意。」高拱突然道。

「『試點』一事,恐怕,值得商榷。」張居正緩緩說道。

兩人不約而同地開口,先後否了這兩事,不由對視一眼,又分開視線。

高儀雖然有信心,但也知道不會這麽輕易,是故臉上並無多餘表情。

他不露聲色問道:「這是為何?哪裡不妥當?」

張居正頷首,示意高拱先發表意見。

高拱也不客氣,直言不諱道:「子象此舉,與賄賂同僚有何區彆?」

「若是新政都靠著賄賂同僚的法子來行,那不成了賄政了!?」

「再者說,戶部哪有這麽多銀兩?」

「去歲三百五十萬兩折銀的應支俸祿,都隻拿得出一百一十萬!」

「你現在還弄什麽績效,現在可不是洪武年間正官不過兩千的時候了,如今兩萬八千張嘴,你喂得飽嗎!?」

「什麽布仁施德,藉口罷了,本閣不也靠著這點微薄俸祿過了幾十年?」

「凡是貪汙的,就是欺天虐民,就是有悖臣倫,合當剝皮萱草,哪裡還需出錢懷柔!」

高拱說話不帶喘氣地一連串吐出,嗓門極大,態度也很堅決。

而後又冷哼一聲:「子象,可莫要行差踏錯,為貪官汙吏說話。」

高儀知道高拱的臭脾氣,也不跟其計較。

議事,總要討論起來,才叫議事。

為此,他也早有準備。

高儀從袖中掏出一迭書稿,起身走到高拱麵前,遞了一張。

又給張居正送了一張。

這才回了座位,緩緩開口道:「這是我從戶部存檔的公文中整理出來的,兩位且看看。」

各部司的奏疏,公文,慣例要在內閣與六科留檔。

二人見高儀做了功夫,也很是仔細地瀏覽了起來。

趁著二人看閱的功夫,高儀繼續說道:「這是我朝九品十八級,朝官地方官員的俸祿。」

「元輔方才說,倚靠俸祿過得好好的,自然是沒錯的。」

「可是,除了元輔的德行操守之外,需知,元輔貴為少師,三孤之職,從一品官身。」

「年俸252石,折銀有151兩,哪怕欠奉,去歲也發了一半下來,偶爾還有宮中賞賜例銀。」

「自然夠用。」

「可低品官員呢?兩位不妨看看。」

高拱臉上漸漸有些難看,卻還是順著往下看。

張居正也從善如流。

隻聽高儀繼續道:「不說什麽從九品了,但看我朝正七品,各縣的縣尊們。」

「年俸31石,折銀不過19兩!去歲欠奉,地方七品發了六成,京官隻發了三成,二位不妨算算能有多少。」

「更彆說都不是實發本色,其中折寶鈔,又得砍去一大截。」

「這還是咱們發出去的,中間兜兜轉轉,到手有幾兩碎銀?」

「我隔街的張屠戶,一月隻賣肉能得三兩,一年都有三十多兩!」

「元輔,區區七品,哪裡這麽多大儒聖人?」

「一縣之尊,在縣內幾無掣肘,卻連個屠戶也不如,日常飯飲都不足,這不是逼著人家伸手嗎?」

「這考成法下去,各省府要麽繼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麽就境內官吏裁撤大半,這新法,就敗壞了。」

高儀言辭懇切。

高拱默然片刻,終於不複方才的強硬:「好了,子象不必說了。」

他歎了口氣,終於吐露心聲:「我是吏部尚書,你說的這些,我焉能不知?」

「實在是……沒錢啊。」

「今年收上來的稅,南直隸留了三成,給東南抗倭;山西布政司的稅,儘數運往寧夏邊鎮;大行皇帝要修山陵;黃河汛期又將至;還有宣大嗷嗷待哺,要錢的地方我數都數不過來!」

「太倉庫,快要空了!」

「否則何至於連內帑的錢都挪用了?」

「子象,好話都會說,咱們做事需實際些,此例不能開。」

高拱卸下那副強硬的外殼之後,這位權傾朝野的首輔,同樣顯得這般無力。

不到他這個位置,當真不知這個家有多難當。

吏部在冊的官員兩萬八千人,哪怕能隻給一半發績效,一人哪怕十兩,就要近二十萬兩。

這還是不算吏員的,他哪裡找這麽多錢?大明寶鈔嗎?那都成廁紙了!

真以為國庫取之不儘用之不竭?

隆慶元年,戶部尚書馬森一上任,發現太倉的存銀僅夠維持三個月,京倉的存糧僅夠維持兩個月,嚇得要致仕。

換了張守直任戶部尚書,一合計,發現朝廷一年的收入,僅有二百三十萬兩,而支出卻高達四百四十萬兩。

甚至忍不住說了句「國計至此,人人寒心」。

當初大行皇帝問太倉庫要錢,群臣紛紛上奏勸諫,難道隻是搪塞?

今年年初,廣東的殷正茂來奏討要軍餉,高拱應了二十萬兩,現在都沒給出來!

財政這個地步,怎麽可能還給官員加薪俸?

高拱隻覺得高儀異想天開。

若是考成法非要靠賄政才能推行,那還不如不推行了。

高拱的態度很堅定——苦一苦百官,罵名他來擔。

對高拱這個態度,高儀早有準備。

他絕口不提這錢誰出,就是明白進二退一的道理。

若是直接提這錢內帑出,還怕高拱疑心是內廷要插手官員的俸祿財權。

高儀頓了頓,假做遲疑道:「元輔……依我看,等夏稅收上來,那十萬兩,也不要還給內帑了。」

高拱皺眉:「何解?」

高儀麵色頗為猶疑:「我的意思是,請示兩宮,將這筆銀子,作為『績效』之用,如何?」

高拱聽罷,自嘲一笑。

他擺了擺手:「兩宮婦道人家,一毛不拔,還有馮保從中作梗,莫說不還了,即便是晚上一季,都恨不得吃了我,子象這是癡人說夢了。」

高儀正欲說話。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