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曙是個新手皇帝,他知道他很新,所以朝堂上的各種事情都是聽的多說的少,生怕哪句話說錯了會讓本就風雨飄搖的大宋更加飄搖。
他是個新手皇帝,大臣卻不是新手大臣,仁宗皇帝在位時都能穩住情況,他怎麼著也不能比仁宗皇帝更差勁。
家裡的臭小子成天拉著他問東問西,一會兒是為什麼大宋境內的劫匪那麼多,一會兒是為什麼西夏遼國老來打他們,一會兒大宋的軍隊為什麼誰都打不過,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有些他能答,有些就算知道怎麼答也沒法答。
大宋各種軍隊中兵卒幾十上百萬,為什麼民間還有剿滅不完的造反起義?為什麼老吃敗仗?為什麼西夏和遼國都把他們當成待宰的肥羊?
十幾歲的小家夥正是異想天開的時候,總不能一層遮羞布都不留。
雖然造成問題的不是他,但是他也知道丟人。
小孩子的問題能糊弄過去,朝堂上的問題卻沒法糊弄。
就拿軍製來說,他自己都沒搞懂大宋的軍製為什麼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如何下手去改?
處處都是問題,根本沒法改好吧。
所以得等相公們吵出結果然後再來說服他,而不是讓他拍著腦袋做決定。
他連京城都沒出過,能做出什麼好決定?
趙曙覺得自知之明這種好東西身為皇帝必須得有,不光他得有,他的兒子們也得有,正好狄青在這兒,那就有請戰無不勝的狄大將軍給那倆臭小子講講西北邊關的情況。
如果軍中涉及到太多不適合小孩子聽的,講講關於收複河湟的計劃也行。
兩個臭小子平時喜歡聽書,說書先生講的比他離譜的多,彆說收複河湟,就是打完河湟打西夏,打完西夏打遼國他們倆都不會覺得有哪兒不對勁。
霍去病當年封狼居胥飲馬翰海,他們這才哪兒到哪兒。
儘管講,不用顧忌太多。
狄青:???
為什麼覺得這位官家不太正經?
他剛才說收複河湟是說著玩,沒說真的要收複河湟,就算朝廷能出得起糧草也不行。
幾百年前那片兒是富庶的絲綢之路,如今已經過去那麼多年,河湟一帶早就不複昔日的繁華,除非朝廷願意派人去開發河湟,不然打下來也沒什麼用。
不是說地盤大沒有用,而是沒有百姓在那邊開墾種植,朝廷還要派重兵防備西夏和吐蕃反撲,怎麼看都是弊大於利。
要是朝廷有足夠的軍費供應也還行,大不了就派軍隊過去屯田,問題是朝廷供不起那麼大的花銷,軍隊派過去等不到屯田種出糧食就得餓死。
雖然他對那些動不動就克扣軍隊糧草的朝臣很不滿意,但是那是在朝廷有但是非扣著不發的情況下。
官家即位也有小半年了,不至於連國庫的情況都不清楚吧?
狄青和這位新官家不太熟,他離京的時候仁宗皇帝還沒駕崩,回來後換了個新
官家,說實話他回來之前還真有點緊張。()
文相公說的不錯,西北一帶關於他勾結西夏的謠言甚囂塵上,西夏軍隊被他打的抱頭鼠竄,正麵玩不過他就玩陰的,偏偏大宋朝廷還就吃他們這一套。
?醉酒花間提醒您《[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邊軍打了勝仗,好,監軍運籌帷幄用兵如神。
邊軍打了敗仗,切,粗鄙武夫不堪大用。
朝中有許多大臣能為武將仗義執言,但是更多的還是覺得武將哪哪兒都不好恨不得將他們踩進泥裡的酸腐文人。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好話壞話都讓他們說了,武將就是那大冤種,當牛做馬還得挨罵。
西夏人在邊關散播他通敵的謠言,消息傳到京城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這不,邊關的謠言還沒壓下去,喊他回京的詔書就先到了。
他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在擔心新官家會聽信謠言把他的差事給卸了,秋冬正是邊關戰事頻發的時候,雖然西夏剛剛吃了敗仗,但是誰也不敢保證他們接下來不會再犯邊。
這時候召他回京,十有八九是朝中彈劾他的太多,新官家壓不住朝中的彈劾隻能把他召回京城穩定局勢。。
要是現在在位的還是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可能會猶猶豫豫糾糾結結的把他的官職卸了,可是新官家即位之前什麼樣兒他也不知道,彆說他們倆沒有舊交情,就算有交情,麵對那麼多的彈劾也無計可施。
沒辦法,朝臣折騰起來就是皇帝也沒轍。
這時候把他的差事卸了,西夏再趁機犯邊劫掠,到時候邊關百姓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要卸好歹也等到來年春暖花開,這時候折騰不是胡鬨嗎?
狄青很想撬開那些覺得他私通西夏的官員的腦袋看看裡麵是不是全是水,那麼明顯的離間之計他們都信,大宋還能好嗎?
不過現在看來,新官家的態度好像比他預想中的好很多。
但也不正常啊!
趙曙讓人去喊倆兒子過來,看狄青還有些遲疑直接給他吃一顆定心丸,“狄將軍放心,朕相信將軍忠君愛國,通敵之事乃是空穴來風,朕不會放在心上,也不會放任謠言影響將軍的名聲。”
軍國大事他拿不定主意不敢擅自做主,這事兒還做不到的話他這皇帝也彆當了。
所以狄將軍儘管放心,不管朝中有多少彈劾的奏折都沒事兒,來一本他燒一本,送多少他都壓得住。
狄青:!!!
青天大、好官家啊!
短短幾句話聽的狄大元帥心潮澎湃,隻要官家能說到做到,他狄青願意為大宋拋頭顱灑熱血,一輩子不娶妻也要保西北太平。
然而就聽到他們官家繼續說道,“所以狄將軍看中了哪家女娘?有看中的就直說,朕好給你們賜婚。”
嘴上說信任狄青還不夠,還得讓天下人都知道他信任狄青看重狄青,正好狄青還沒成親,這時候賜婚最能打破謠言。
皇帝賜婚對臣子而言是天大的恩寵,他要是不信任狄青會操心狄青
() 的婚事嗎?
應對之策已經想好,就差狄青找到媳婦了。
畢竟賜婚是為了施恩而不是結仇,要是賜了對怨侶出來他有理都說不清。
狄青:……
怎麼到官家這兒還是逃不過這個話題?
狄大元帥歎了口氣,不管心裡怎麼想,麵上都隻能感恩戴德謝官家愛重。
不多時,趙仲針和趙仲亂來到書房,兩位皇子看到赫赫有名的狄青狄大元帥都激動不已,立刻拋棄他們爹纏著狄青問東問西。
身為大宋兒郎,誰還沒有個光複漢唐舊土的豪情壯誌?
他們不愛聽什麼重文輕武,隻知道將軍保家衛國厲害的很,製衡之術交給長大之後的他們頭疼,現在還是讓他們繼續崇拜能大破西夏的狄大元帥吧。
聽小郎說當初圍剿無憂洞時就是狄將軍帶的兵,無憂洞牽扯出那麼多權貴,狄將軍敢帶兵去清剿無憂洞肯定是個和包大人一樣的大好人。
西北邊關是什麼樣子?西夏人真的天天都在劫掠他們的百姓嗎?
狄青看看自去處理公務的皇帝,後知後覺意識到官家留他除了讓他安心就是讓他看孩子。
行,那就講講西北軍中的趣事兒。
他剛去西北那幾年西夏人的確囂張,朝廷軍隊防不勝防,每每被他們得手還要被嘲諷宋軍無能。
這能忍?
彆人能不能忍不清楚,反正他狄青忍不了。
西夏人劫掠他們的村寨,他就帶人去打劫西夏的營寨,雙方各憑本事,看看誰打得過誰。
後來和那邊打了幾年的交道,西夏人也學聰明了,之後犯邊隻騷擾百姓不劫掠,這樣就算被大宋的士兵堵了也能找理由保住小命兒。
雖然比劫掠好了點兒,但是邊地的百姓還是不堪其擾。
趙仲針捏緊拳頭憤憤道,“他們是故意的,故意激怒大宋好讓他們西夏師出有名。”
趙仲亂鸚鵡學舌,“就是就是。”
“還真不是。”狄青頓了一下,看著兩個單純的小皇子,解釋道,“他們就是單純被打怕了。”
在意師出有名的隻有大宋,西夏異族番邦才不管這些,想搶就搶了還需要找理由?
要不是被他們打怕了,那些西夏強盜們燒殺搶掠一樣都不會少乾。
趙仲亂鼓了鼓臉,“憑什麼大宋在乎他們不在乎,咱們多虧啊。”
狄青聳聳肩,他也知道吃虧,但是大宋是禮儀之邦,他不在乎有的是人在乎,軍中的監軍是乾什麼的,就是關鍵時刻冒出來說這不合規矩那不合禮法的。
兩位小殿下覺得禮儀之邦對上蠻夷吃虧的很,但是他們不知道就算軍中有監軍盯著狄大將軍也有法子名正言順的出兵。
西夏人騷擾百姓不傷人畜,他們悄悄燒幾隻羊放到那群強盜的必經之路上然後說是他們乾的不就得了?
荒郊野地又沒人盯著,他們說那是西夏人燒的就是西夏人燒的,打你就光明正大的打,羊都燒了
再不打是不是還要殺人啊?
隻要火候掌握的好(),打完之後那些羊還能用來當慶功宴?[()]?『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狄大元帥窮怕了,勤儉持軍一點兒糧食都不會浪費,更何況是羊肉。
不過這些就不用講給兩位小殿下了,免得有人說他帶壞小孩兒。
趙曙好歹看過軍報,看過軍報再聽狄青親口講述邊關戰事,不由得再次感歎文人的筆杆子真能顛倒黑白。
狄青說的或許也不能全信,但是監軍送回來的奏報是九成九都不能信。
看來以後各地的監軍不能找那些性子死板的官員擔任,墨守成規之人的確不會放任武將乾壞事,但也會貽誤戰機,戰場上瞬息萬變,還是得心思活絡才行。
隻是心思活絡又容易和武將一起乾壞事,軍中有狄青這樣以身作則的好將軍,還有克扣軍餉畏敵不前隻會做表麵功夫的武將。
監軍監軍,他們要乾的就是監視軍中武將讓他們無法行不法之事。
難辦,實在難辦。
狄青在彆院待到中午,皇帝又留了頓飯才把他放走,放人之前還不忘叮囑讓他早日找個心意相通的姑娘好成親。
狄青:……
唉,躲不過去了是吧?
狄大將軍從彆院出來,雖然因為官家和姑母一起催婚頭疼不已,但是心情卻是難得的輕鬆。
有官家給他撐腰,就算文相公想打壓他也沒法阻撓他回西北。
當然,在此之前他得先成個親,不成親就不能回。
真是的,西北荒涼,哪家姑娘願意和他去沙漠裡吃沙子啊?
狄大將軍很是無奈,不想去衙門也不想回將軍府,進城之後直奔開封府而去。
小半年不見,不知道包大人近況如何,順便問問公孫先生一直不娶妻是什麼感覺。
可惜公孫先生沒人催,不然他們倆的共同語言就更多了。
開封府府衙,公孫策還不知道即將有人過來和他探討單身的感覺如何,正在書房和包拯整理近幾年的卷宗。
吏部考核到開封府,看官家的意思包大人的位置暫時不會動,但是府衙其他部門的官員或高升或外派還得換一批。
狄青過來時,書房裡的卷宗還有半數都堆在地上。
包拯難得笑那麼開懷,“狄將軍,數月不見,狄將軍英挺如昔。”
狄青拱了拱手,一本正經,“包大人,數月不見,包大人風采依舊。”
公孫策:……
您二位這是乾什麼來了?
公孫先生看著倆人相視大笑,等他們笑完才站出來見禮。
幾人各自落座,包拯率先開口問道,“狄將軍倉促而歸,邊城形勢如何?”
外麵的謠言他已經聽過,雖說朝中因此彈劾狄青的人很多,但是官家的態度很明確,所以他並不擔心朝廷會自毀長城。
狄青看包拯對他那麼放心,更加覺得新即位的這位官家是個明辨是非的好官家。
不捕風捉影打壓武將的都是好
() 人!
狄大元帥將最近的幾次戰事說了一下,然後搖頭歎道,“西夏狼主無時不想寇邊犯境,入秋以來遊擊騷擾不斷,我去彼走,我走彼來,煩不勝煩。()”
西夏那邊今年冬天肯定不好過,不然不會騷擾的那麼頻繁,還用出那麼狠毒的離間之計。
邊城是多事之秋,這時候讓他回京他也放心不下,奈何官家傳召不得不回。
包拯對此也是無奈,文彥博文相公鐵了心的認為武將權柄過大害國害民,狄青又是野路子出身,西北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草木皆兵,官家和其他幾位相公勸了很多次也沒能使他回心轉意。
好在入秋之前京城往西北和北邊都送了不少武器,即便將領的指揮出了差池也能靠武器挽回一局,不至於讓犯邊的異族長驅直入打到中原。
“有狄將軍的威名在,西夏必然不敢貿然行動。?()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公孫策笑了笑,不知想起了什麼又說道,“景哥兒先前從兵書上看到個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當時覺得這話雖然淺顯卻很有道理,現在看來,的確是打遊擊的好法子。”
“先生,用這法子的是我們還好,現在不停騷擾遊擊的是西夏,邊關防備起來實在是焦頭爛額。”狄青歎氣,然後側過身子問道,“先生,景哥兒哪兒看的兵書?裡麵有這十六字訣的應對之策嗎?”
公孫策搖搖頭,“這倒是不太清楚。”
那小子看的書又多又雜,平時想起來什麼都假托是書裡看的,究竟有沒有那些書都不好說。
他哥蘇軾在春闈的時候都能乾出編典故的事情,上梁不正下梁歪,那小子能正經到哪兒去?
狄青遺憾不已,“下次見了景哥兒去問問,那麼好的兵書怎麼能藏著掖著?”
公孫策看看包拯,兩個人對視一眼,都隻是笑笑沒有說話。
真要有那麼一本兵書還等得到狄大元帥開口問?肯定早已印的滿大街都是了,市麵上沒有那就說明那本書九成九的不存在。
“狄將軍奉詔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