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蘇打起精神找出紙筆寫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哪怕山前拆車賣軲轆,他要對小金大腿有信心。

後世記載中和老王合作的是小金大腿,他們倆之間一定有共鳴。

冥冥之中有天意,彆人的話可以不聽,太子殿下的話不能不聽,殿下加油,你可以!

煩惱隨著信件一起寄走,小小蘇走出書房滿血複活,正準備去廚房找東西填肚子,那邊龐衙內又風風火火的跑了過來,“景哥兒,剛才忘了說了,你哥讓我給你稍了封信。”

最近不少地方官被召回京城,蘇家兩個哥哥都在其中,他出發的時候蘇二哥和蘇三哥已經到家,順手就幫他們吧家書帶過來了。

“你哥他們的新任命已經下來了,具體去哪兒我沒記住,他們信裡應該有寫。”龐昱應該還有彆的事情,放下信就又風風火火的跑開。

小小蘇:……

讓彆人來送也行,不用特意跑一趟,雖然他們倆現在住的近,但是大熱天的來回跑也夠折騰的。

蘇景殊搖搖頭,拿著信件轉回書房,讓他看看倆哥哥信上寫了什麼。

官員乾滿任期後朝廷會統一考核政績,叫做“磨勘”,然後根據政績好壞來另授新職,這套程序按部就班走下來,隻要能力說得過去最後都能有個差不多的結果。

這些年朝中規矩改了又改,大部分官員的升遷還是按部就班,但也有些不那麼按部就班的被選拔出來委以重任。

沒有猜錯的話,倆哥哥應該都屬於這種被特意挑出來的人才。

小小蘇以為他哥被召回京城應該會被委以重任,三哥低調行事,二哥硬著脖子和老王剛,然後從此走上一個撈哥哥一個被撈的“光明大道”。

看完信發現他三哥好像是進了實權部門,二哥卻是跑史館編書去了。

也好,在史館兩耳不聞窗外事應該就不會被貶了。

老王在京城搞了個市易務,歸三司使管轄,由朝廷直接收售貨物以平抑物價,限製大商人囤貨居奇,同時也能增加朝廷的收入。

如今京城和邊境還有其他大城一共設了二十多個市易務或者市易司,京城奉命提舉市務司的是呂嘉問呂大人,衙門招募各行各業的商鋪和牙人讓他們聽指揮買賣貨物,可以說是給官府衙門招了一大批編外人員。

按照市易務的規矩,外來客商如果願意把貨物賣給他們,他們會讓行人、牙人一起商量出個公平的價格,要是想和市易務的其他貨物折合交換也儘可能的予以滿足,總是就是收市麵上賣不出去的貨物等能賣出去的時候再賣。

聽上去和漢時桑弘羊的平準法差不多,不過沒有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商賈,而是招募行人、牙人來做事。

發展有大宋特色的先王之道,從細節處做起。

與此同時,王安石還申請成立了一個製置三司條例司來淩駕於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之上,想要條例司成為朝廷的最高財政機構負責財政立法工作

條例司成立後的第一項工作:製定出具體的方案來最大限度的減少財政經費的支出。

他三哥蘇轍現在就在條例司任職。

蘇景殊:!!!

糟糕(),怎麼感覺三哥的處境比二哥還危險。

小小蘇看完倆哥哥的京城任職感受?()『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捂著額頭歎了口氣。

兩個哥哥都在京城隻有他在千裡之外的感覺太不好了,官家召地方官回京怎麼不連他一起召回去,同樣是提心吊膽,他選擇在京城提心吊膽。

再這麼下去總感覺回京後兩個哥哥一個都見不著,老王應該不會那麼不講情麵吧?

但是想想老蘇那不講情麵的罵法,老王不講情麵也說得過去。

唉,越想越覺得難辦。

他本來還想著黨爭這玩意兒可能不會這時候就表現的那麼激烈,現在想想還是太天真了。

老王回京本身就是曾公亮曾相公忌憚韓相公勢大才有的結果,樞密使陳升之也大力舉薦,之後老王也投桃報李向官家舉薦陳升之任宰相之職。

但是看三哥的說法,官家以王安石和陳升之二人總同主持變法之事,兩個人的意見卻達不成統一,如今陳大人已經開始托病閉門不出了。

隻這點還沒什麼,兩個人共同辦一件事達不成共識很正常,換成老王自己拿主意可能比兩個人商量著效率還高,問題是老王新找的得力乾將叫呂惠卿。

呂惠卿,這麼說吧,上輩子他對王安石變法的了解僅限於課本上“王安石變法”這個章節的時候都知道這是個聲名狼藉的人。

雖然不知道這人為什麼聲名狼藉,但是都聲名狼藉了還管為什麼乾什麼,知道他肯定不是個好人就夠了。

變法功虧一簣,呂惠卿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具體負哪一部分責任,蘇景殊也不知道。

看現在的情況,呂惠卿和他兩個哥哥一樣都是嘉祐二年的進士,他被老王調到身邊之前任集賢殿校勘,負責編校集賢殿的書籍,二哥回京後乾的也是編書整理史冊的活兒,如果不是呂惠卿被老王調走,倆人應該還能在一個衙門乾活。

不過被調走也沒什麼,被調去的地方有他們家三哥。

話說老王對這個呂惠卿還真是看重的不得了,“惠卿之賢,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學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獨惠卿而已。”能讓老王這麼評價,看來是個能人。

三哥說老王現在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和呂惠卿商量,凡是涉及到變法的奏疏都出自呂惠卿的手筆,怎麼說呢,倆人商量出來的政策他哥都覺得不太行。

老王想要推行的政策基本上都是他在地方為官時試驗過的,政策在他手裡很有成效,所以他才想推行到全大宋去造福全大宋的百姓。

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官都和他一樣負責啊。

蘇景殊捶捶腦袋,老王在地方乾了那麼多年不可能不知道同樣的政策不同的人去做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現在那麼著急真的單純為了做出成績證明

() 他走的是一條正確的路?

搞不明白。

蘇景殊以為進入官場後腦袋瓜會好使一點,事實證明,年齡的增長並不會讓他的腦袋瓜產生質的飛躍,小時候怎麼笨長大後依舊還是怎麼笨。

算了,問題交給太子殿下,反正他短時間內也回不了京城,京城的腥風血雨應該刮不到他身上。

小小蘇打算眼不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