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勢瞬息萬變,板上釘釘的事情也能把釘子拔了。

蘇景殊還沒來得及替他哥傷心,被貶出京的倆哥哥就幸存了一個。

以洛陽和開封的距離,被貶的那個和留在京城也沒啥區彆,最後遠在千裡之外的依舊隻有他自己。

小小蘇:???

這也行?

太子殿下沉重的表示,隻要他的皇帝爹拿定注意,再離譜的事情都能行。

以他爹對蘇二哥的喜愛程度,將人留在京城不離譜,把人派去杭州當通判才是出乎他的意料,下詔之後再後悔太正常了。

他爹要是舍得把人派去杭州那麼遠的地方,當初就不會幾次三番的試圖把人弄回來。

沒弄回來的時候貶遠點也就算了,弄回來後再貶……不可能。

杭州多遠啊,在那兒寫的詩詞想傳回京城都得好幾個月,哪有將人留在京城方便。

他能給出的最大讓步就是不把人提拔成諫官,貶出京城就算了,看在他是皇帝的份兒上讓讓他。

蘇景殊:……

你們父子倆現在已經不講究到這個地步了嗎?

還把人提拔成諫官,就他二哥那張嘴,不當諫官都能兩邊得罪完,當了諫官還不得得罪滿朝堂?

怎麼想的啊?

莫名有種他們家二哥遲早還得被貶出去的感覺。

官家也是,杭州那麼好的地方都舍不得讓二哥去,登州這麼窮就舍得讓他來是吧?

偏心。

指指點點.jpg

小小蘇放下信件,化悲憤為食欲拉著白五爺和老沈陪他涮火鍋,吃飽喝足開始給京城的親朋好友找不痛快。

過年不代表能閒著,年後的工作計劃做了嗎?漏洞百出的青苗法想好怎麼改了嗎?明年秋闈後年春闈,教材到底更不更新定下來了嗎?

都沒有?什麼都沒定下來還有心情過年?

不得不說,小小蘇大人煞風景很有一手,隻要他想,再歡快的氣氛都能給攪和出淒風苦雨冷煞人的感覺。

隻要作不死,就往死裡作,隻是讓所有人都過不好年而已,問題不大。

而且他也不是隻會搗亂,隨信一起送往京城的還有年禮。

龐衙內帶回去的一回事兒,他讓人送過去的是另一回事兒,登州雖窮但是一年四季都有特產,州衙門口的菜地也種出來了新作物。

感謝天感謝地,秋天收獲的土豆可以讓他開心一整個冬天,什麼樣的壞消息都打擾不到他的好心情。

炸土豆煎土豆炒土豆,薯條薯餅薯片,薯門永存!

爹娘哥嫂姐姐的口味都不太一樣,他多寫幾份食譜讓家裡找口味,等家裡的廚娘能把各種土豆吃法複刻出來,那離風靡京城也不遠了。

哦,前提是有足夠的原材料供應。

今年種的土豆不多,頂多夠親朋好友們嘗個鮮,他把切塊種植的法子一塊兒寫

到信上,登州能種的東西開封也能種,想吃就自個兒種去吧。()

他都計劃好了,讓小金大腿找個皇莊去種就行,之後要不要推廣就去問司農寺的農學專家,反正他們登州這邊是準備劃出一部分農田來種這些產量高的作物了。

?想看醉酒花間寫的《[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第 179 章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在真正接觸農事之前,他天真的以為隻要農作物產量足夠高彆的就都不是問題,來登州之後才發現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農作物,係統出品也一樣,第一茬種出來的沒問題,從第二茬開始就不行了,什麼蟲害病害亂七八糟的,玉米出苗期需要大量水份,紅薯容易生蟲,土豆容易生病,產量高也遭不住這麼禍害。

隻靠高產作物不能一勞永逸,終究還是要靠百姓的精耕細作,紅薯土豆玉米這些隻能用來救急,大宋百姓的主食還得是稻麥。

就是吧,以大宋某些地方的現狀來說,地方官天天乾的活兒和賑濟救災沒啥區彆。

某些地方,好吧,他說的就是登州,以及登州隔壁和隔壁的隔壁還有不和登州接壤的很多州。

大宋的現狀就是繁華的特彆繁華窮的特彆窮,而且窮的地方比繁華的地方多的多的多,這種情況下指望百姓精耕細作沒用,隨便來個水災旱災就能讓農人一年的辛苦白費。

高產作物很有用,他們現在就是需要救的那個急。

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米麵,和樹皮野菜相比還是玉米紅薯土豆更勝一籌。

正好朝廷撥錢給他們興修水利,隻要水渠到位,就算不下雨也不擔心玉米不出苗。

今冬和明年上半年抓緊時間興修水利,明年五月貸秋料的時候就能把種子一起發下去。

所以明年的青苗法和今年的青苗法一樣嗎?

蘇通判是個急性子,青苗法相關的事情也容不得他們不著急,這事兒他著急沒用,隻能委屈京城掌權的大佬們犧牲一下放假時間趕緊製定出新章程了。

腿腿,您覺得這主意怎麼樣?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看完信後直接帶著信去找他爹,雖然他是當朝儲君,但是青苗法相關的事情還是得找他爹。

對此,官家表示,他也不是什麼信都想看。

占用假期時間是不可能的,再著急的事情也得等到年後。

主要是過年前後他的肱股之臣們都在忙家裡事湊不到一起,他本來的打算就是年後召集政事堂和條例司的官員坐下來好好說話。

過年放鬆幾天,他也好真正靜下心來考慮接下來要怎麼辦。

這一年來隻顧得悶頭和朝臣吵架,回頭看看的確有不妥當的地方,幸好政事堂的幾位相公沒有全部被他氣跑。

青苗法往哪個方向改他還沒想好,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還錢時的那兩分利必須得取消。

官府可以不借錢給百姓,但是絕不能在需要糧食救命的時候找百姓收利息。

至於家中貧困到什麼程度才能找官府借糧,還得商量過之後才能決定。

() 這份錢不是賑濟救災的錢,賑災的銀兩花出去回不來,青苗錢花出去還得要回來,要是二者混為一談,朝廷又何必費勁去推行青苗法?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倉促推行下去問題太多,新政果然還是得慢慢來。

趙大郎轉身想走,他已經知道在他爹上頭的時候說服他改變主意有多費勁,短時間內他不想和他爹討論新政相關的事情。

他還是個孩子,他懂什麼?

切~

然而他想說的時候他爹不讓他說,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