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
?醉酒花間提醒您《[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戰鬥是傍晚打響的,西夏軍本想以多欺少一雪前恥,沒想到荔原堡不光有姚兕還有狄青,大宋的將士們士氣爆棚,直接反過來衝出去刷戰功。
姚古在城牆上緊張兮兮的數數,一直數到三百二十一才停下來。
他爹年紀大了體力有限,接下來由他哥出場繼續拚殺。
二十!三十!四十!
漂亮!!!
戰鬥從傍晚打到半夜,西夏軍發現堡寨的守軍越戰越勇後終於亂了陣腳,就在他們轉身準備撤退的時候,一直沒有動靜的寨門再次打開,千餘精銳騎兵朝他們發起了衝鋒。
西夏軍:???
不是!他們才是進攻的一方!
西夏軍打了半天已經筋疲力儘,看到對麵的騎兵衝出來完全沒有戰意轉身就是跑。
殘兵連滾帶爬朝著後方的缺口衝,戰場上騎兵步兵混成一片,不受控製的戰馬橫衝直撞,混亂中甚至已經有人死在自己人的馬蹄之下。
然而衝出去也沒用,他們來時的山穀中依舊埋伏有弓箭手,往前往後都是死,區彆隻是早死和晚死。
士兵士氣崩潰隻是一瞬間的事情,蘇景殊打起精神瞅準時機,立刻讓提前安排好的大嗓門士兵出場。
城牆上燈火煌煌,簡易版大喇叭沒有後世的大喇叭有用,但是拿來喊話勸降還是夠用的。
——黨項的弟兄們,大宋已經把你們圍成鐵桶,你們逃不掉啦!
——願意歸順的我們歡迎,想回家的回頭也能回家,投降從寬抵抗從嚴,放下武器停止抵抗,降兵不殺!
——各位正將、副將、正副行將、正副佐將還有正首領、小首領,請體諒麾下將士們的心情,莫讓他們作無謂的犧牲。
——降兵不殺!
……
漢語喊完是西夏語,西夏語喊完再是漢語,兩邊輪流交替,務必讓戰場上所有將士都能聽懂。
姚古震驚的看著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大嗓門士兵,“蘇大人,什麼情況?”
蘇景殊打起精神,“勸降。”
姚古不太明白,“戰場上勸降?”
蘇景殊點頭,“對。”
姚古:……
沿邊修建堡寨就是為了招撫番邦,但那都是太平時候以田地為誘餌招攬,怎麼還能邊打邊勸降?
蘇景殊捏捏耳朵,心道勸降是個技術活兒,隻要時機抓的好,讓戰場上的西夏兵當場倒戈都有可能。
四麵楚歌不是不能複刻,後世八路軍都能招降日軍,他們也不是不能嘗試在戰場上勸降。
梁太後想靠打仗來轉移國內矛盾,西夏的士兵願不願意打還不好說。
那邊已經在經濟上被大宋卡了脖子,之前連番戰敗也讓國內開始畏戰,上層貴族不把士兵的性命當回事兒,真正要上戰場的士兵卻很惜命。
命隻有一條,死誰身上
() 誰害怕。()
瑑虞鱞葶????靟?譛豔?N??譎????敧?N??し盧??絔葶?畑???靟?
?想看醉酒花間寫的《[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第 227 章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搶到地盤好處沒有他們的,打敗仗受罰卻得他們受著,世上哪有這般道理?
西夏傾國而出湊出三十萬士兵,願意打仗的估計連十分之一都占不到。
後半夜衝出營寨的騎兵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本就亂了陣腳的西夏兵越發混亂。
這些年不少黨項部落歸附宋人堡寨生活,可見宋人對黨項人不會見麵就喊打喊殺。
能活著誰都不想死,西夏境內的百姓這幾年生活越發艱難,有家眷的還糾結家人怎麼辦,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兒連糾結都沒有扔下武器不要命的往城牆這邊跑,一邊跑一邊喊投降。
有一就有二,有些事情一旦開了個頭就彆想止住。
西夏主將的臉都黑了,拔刀連砍了好幾個動搖軍心的士兵,然而不等他穩定軍心,好幾個副將都站出來勸道,“將軍,給他們留條活路吧。”
將士都是他們自己部落裡的壯丁,全都死在戰場上的話部落就完了。
雖然以他們的地位手底下不會隻有一兩個部落,但是對那些小首領而言卻是滅頂的打擊。
宋人對降兵的待遇還是可以的,打散安置到不同堡寨沒什麼,好歹能保住性命。
主將要氣瘋了,他帶了足足三萬大軍前來攻城,城沒攻下來反而帶來的士兵臨陣投降,這讓他的麵子往哪兒放?今後的朝堂還有他立足的地方嗎?
彆說勸話的是手底下的將領,就是梁國相親自過來也不行。
“廢物!都是廢物!你們手裡的刀是乾什麼用的?”
“全都不許退!”
“敢降者斬——”
話音未落,飛來的羽箭直衝麵門。
更可怕的是,躲過去第一支躲不過去第二支,而狄大元帥保險起見直接三箭連發。
主將在戰場上暴露位置可不是好事,要麼就和他一樣大大方方的上戰場,要麼就從頭到尾躲好彆出來,不然就可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咻——
腦袋瓜和西瓜一樣炸開。
狄青收好弓箭,朝城牆上的姚兕打了個手勢,之後便是毫無懸念的包餃子。
西夏的情報工作太差勁,進攻荔原堡之前不更新荔原堡守軍數量的壞處就是這樣,對麵可以圍城,他們也可以反過來將對麵圍起來。
敵軍主將愚蠢的暴露位置被狄大元帥乾掉,戰鬥離結束隻差把願意投降的和不願意投降的分成兩撥。
願降的老實待著,不願降的大刀伺候。
小姚同學已經看傻了,這和他以前見到的不一樣。
不是,他以為他爹打仗已經夠莽的了,怎麼元帥的打法比他爹還要令人摸不著頭腦?
還有這些拿著喇叭勸降的兵,啥時候安排的?
蘇景殊委婉的回道,“我到荔原堡也不是單純的當擺設。”
() 再強調一遍,大宋在西北的首要策略是招撫,打仗是下下策,他們的首選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就算兩邊已經打了起來,招撫策略的優先級也沒有改變,且永遠不會改變。
能把敵人忽悠過來肯定比真刀真槍出去打強,戰爭的傷亡對上位者而言隻是數字,對軍中的將士來說卻是活生生的親友弟兄。
所以狄大元帥打仗有個準則,能忽悠的時候儘量忽悠,不能忽悠的時候再照死裡打。
很幸運,他新來的秘書是天字一號大忽悠。
蘇機宜研究過西北各州的招撫策略後深切的意識到各軍將領身邊都缺個靠譜的政委,不是協助處理軍務政務的監軍文臣,而是負責思想紀律政治工作的政委。
大宋周邊戰事頻發,戍邊禁軍的數量早已超過中央禁軍,但是最精銳的捧日、天武、龍衛、神衛這上四軍基本上不會離開京師,邊地的禁軍隻有中下等禁軍。
這年頭戍邊不是好差事,和流放來的罪人乾差不多的活兒,可想而知心裡都憋著氣。
軍中混日子的兵油子太多,臨陣脫逃的不知凡幾,士兵都不知道為什麼打仗,再好的將領也帶不出來能打的兵。
邊軍一直在打仗還好,士兵在生死之間好歹知道拚殺,京城的上四軍基本上沒打過仗,估計隻能在門麵上扳回一局。
為糧餉當兵和為保家衛國當兵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短時間內沒法在軍中開展教育工作,拿敵軍來試試效果卻沒問題。
如果連西夏的軍民都能被教化,同樣的法子在大宋軍中效果隻會更加顯著。
將士們的思想工作先放放,先拿招降練練手。
蘇大人好歹是看過無數抗戰片的老油條,不敢說對戰事了如指掌,反正出歪主意的時候能讓整個經略司都震驚於他竟然是個科舉考出來的正經文化人。
蘇景殊:……
算了,就當是誇他的。
西北各州經常接收對麵的降軍,荔原堡是慶州墾荒屯田的大堡,本身就有半數以上的非漢人成員,倒也沒誰歧視對麵來的降兵,頂多就是不搭理他們。
反正都要打散分到彆處,搭理了也是白搭理。
“西夏這次損失慘重,梁乙埋不會善罷甘休。()”??盧止葶???虎??劗????葶彣????????“艙鱧腨奎?筫??咃齓????Ⅳ?住?葶?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姚兕盯著輿圖,搓搓下巴,仗著有狄大元帥托底提出一個建議道,“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
西北邊境線那麼長,大宋三十萬禁軍加十五萬鄉兵散到各處都不見水花,西夏總共才三十萬大軍,就算集中兵力到環慶一路也依舊是分散,除非梁乙埋將三十萬大軍都集中到一個地方。
但是彆忘了,大宋各地的駐軍也在盯著對麵,隻要對麵兵力空虛,他們就能趁機過去搞破壞,所以西夏各軍司必須留下足夠的兵力自保。
拋開負責後勤的兵丁,再減掉留守邊地各軍司的將士,真正能作戰的
() 將士遠遠達不到三十萬。
雖然荔原堡如今的兵力剛剛過萬,經過兩場戰鬥之後可能已經不破萬,但是進攻和守城是兩種打發,去對麵搞破壞不用那麼多兵。
狄青搖頭,“再等等,先看梁乙埋接下來要往哪兒打。”
環慶路的將領不隻他們倆,統兵的都總管、都監等人分駐各城池要塞,如果梁乙埋真的要死磕荔原堡,其他各軍便能趁機反攻西夏。
到時隻有他們這邊壓力大,隻要他們能牽製住梁乙埋的主力軍,其他各軍就能放開手腳往前衝。
不能打到西平府,能打到鳴沙城也行。
姚將軍遺憾的搖搖頭,“聽元帥的。”
既然不能主動出擊,那他去降兵營轉轉。
對麵這次隻有少部分高級將領和騎兵逃出生天,步兵跑不過弓弩,也知道他們大宋不殺降兵,發現上頭的官都跑完了於是投降的更加利索。
小姚同學頭一次見到那麼大規模的西夏降兵,不過他對這些降兵並不抱希望。
和他爹想的差不多,讓西夏人投降不難,難的是讓他們降了不複叛。
不管是黨項人還是吐蕃人都是一個德性,有好處就來,沒好處就反手插一刀,翻臉不認人的速度比翻書還快。
從小他爹就教他和他哥不要輕信番邦,打仗時能殺儘殺,儘量不給他們留投降的機會。
西夏兵降了又叛的例子太多,軍中糧餉本就不多,好吃好喝喂飽了再回來打他們未免太過分,不如直接不受降。
咳咳,這種私底下的小技巧不能放到明麵上,不然會被彈劾,總之就是邊地各軍都不樂意接收西夏降兵。
和西夏降兵相比,他們寧願接納主動來投的黨項部族。
沒打過仗的普通百姓還好,西夏那邊十年九旱,種地連溫飽都沒法保證,舉族搬遷到大宋境內大多都能安心耕種。
而那些招降來的士兵,嘖,他都不想說。
大宋的西北邊地很貧瘠,西夏境內的絕大部分地方比大宋的西北更加貧瘠,西夏李氏成天琢磨攻打大宋不光是為了野心,還因為國內太窮不得不靠劫掠大宋來生活。
眾所周知,在西夏當兵是沒有軍餉的。
西夏兵想拿到錢隻有一個途徑,那就是搶。
打勝仗就有錢糧可搶,打敗仗就死,全看運道好不好。
本來是要麼搶的盆滿缽滿要麼死,大宋願意以豐厚的俸祿接納西夏的士兵後情況就變了,那些不要臉的家夥打了敗仗就投降,安分不了幾天又結伴出逃,還是帶著從大宋領到的軍餉補貼出逃。
要不要臉啊?要不要臉啊!
小姚同學對非常不喜歡這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