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

漢家安定天下的最高戰略一直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雖然到了大宋有點走極端,但是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從來沒有變過。

不戰而屈人之兵,換句話說就是以德服人。

吐蕃木征部明顯不願意臣服大宋,王韶接下來的任務除了經營已經到手的通遠軍鎮洮軍就是招撫木征。

手段可以是勸降,也可以是武力征服。

大宋的朝堂能消停半個月都是稀奇,這次也不例外。

遼國張羅起三十萬大軍卻雷聲大雨點小的事情讓朝中那些畏戰如虎的大臣安靜了幾天,等西北戰報送回京城,一群人關於招撫木征的問題又開始吵。

以王安石為首的大臣態度堅定必須收複河湟,木征所掌控的洮河地區是重中之重,無論如何不能放過。

以樞密副使吳充為首的部分大臣主張將已經改名為鎮洮軍的武勝軍還給木征,好讓木征感受到大宋對他的友好永遠心向大宋。

官家:……

誰給他們的錯覺讓他們覺得能這麼乾?這麼多年大宋靠這個法子收服過一個番邦部落嗎?

官家已經懶得和那些動不動就提議給番邦送地盤的家夥吵架,隻要他聽不見就等於沒出現,那些人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吧。

木征控製的洮河一帶位於西夏上遊,河流上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是不擇手段喪儘天良,從上遊投毒都能讓西夏元氣大傷。

咳咳,此法有傷天和不能用,他就是打個比方。

總之就是,目前木征占據的地盤必須得回到大宋手中。

那兒不光是西夏上遊,還是大宋進入河湟的必經之地,河湟本就是漢地,以前是大宋沒能力收複失地,現在有能力了必須安排上。

那些動不動就想割地求和的家夥也彆忙活了,嶺南歡迎他們全家。

亂七八糟的話不用管,聽他的就行,能招撫就招撫,不能招撫就武力打服,總之必須將失去多年的土地拿回來。

收複失地天經地義,這事兒大宋占理。

皇帝的態度在那兒擺著,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通遠軍和鎮洮軍都是番邦聚居地,連打帶勸能讓絕大部分部落的首領都低頭聽話,剩下那些實在不願意歸附也沒關係,直接殺了以儆效尤。

主動歸降的有官職爵位,被勸降的也有官職賞賜,挨過打的願意聽話也有獎賞,實在不願意聽話的還能人頭落地。

待遇階梯如此明顯,彆說通遠軍和鎮洮軍的番邦部落首領要縮著脖子做人,連木征和更遠的董氈麾下的部落首領都開始人心動搖考慮後路。

給漢人當小弟不是啥丟人的事兒,祖先能乾他們也能乾。

就是說,主動歸附會不會賣不上好價錢?

都說上趕著不是生意,被漢人勸降才有牌麵,主動找上門總感覺低人一等。

可是漢人招降也要挑挑揀揀

,萬一對家被挑上他們沒有被挑上怎麼辦?()

??y??????膉?????譓?????????贔???秊?虎?

?本作者醉酒花間提醒您《[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是求穩主動服軟請求歸附,還是坐等漢家使臣到他們族地招降?

很多部落首領都想選後者,但是他們又不確定後者保不保險,於是就一直糾結著拿不定主意。

漢家大軍一時半會兒打不過來也沒關係,他們這是未雨綢繆,等到打過來再糾結就來不及了。

唉,真愁人。

王韶不知道遠方吐蕃部落首領們在發愁什麼,他最近在忙著修堡寨屯田經營剛到手的地盤。

通遠軍離秦州太遠,鎮洮軍離秦州更遠,兩地都很容易被掐斷補給,屯田築堡迫在眉睫。

秦州官府的人要以秦鳳路的軍務為重,能跟他一起深入河湟的官員不多,馮京直接從京兆府派了好些人過去幫忙。

官家已經明言要王韶收複失地,他這個轉運使必須得把後勤工作做好。

有馮京的幫忙和王珪的一路綠燈,王韶先在通遠軍西北不遠處修建渭源上下兩堡,然後將渭源堡到秦州的渭水沿岸五百裡都劃為可供開墾的土地。

地廣人稀的地方最適合搞大規模屯田,百姓不夠士兵來湊,隻要把田墾出來,接下來打仗的物資就有了。

先開墾荒地囤糧,然後找個合適的地方設市易司來吸引商賈賺錢養兵,就和種世衡老將軍當年經營青澗城一樣。

隻要進行的順利,他們不需要朝廷另外撥錢,隻靠邊地貿易也能籌集到足夠的軍費來收複失地。

進行的順利的前提是沒人反對,屯田還好,轉運司可以直接做主,設市易司需要京城的許可,京城不同意邊地就設不了市易司。

問題是,有人覺得在通遠軍設市易司會影響秦州的稅收,而且通遠軍離大宋腹地太遠,在那邊攢錢囤糧風險太大,不管是屯田還是設市易司都持反對意見。

之前為什麼反對深入西夏境內修築羅兀城,現在就為什麼反對在通遠軍屯田設市易司。

馮京有資格批準王韶在渭水沿岸屯田,卻沒資格批準他在通遠軍設市易司。

不過沒關係,天下終究是官家的天下,官家同意就行。

馮大人到陝西來就是奉旨搞錢,通遠軍設市易司賺的是番邦部落的錢,就算對秦州的生意有影響也不會太大。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做生意最忌諱束手束腳,乾什麼都瞻前顧後還賺什麼錢?

這不讓乾那不讓乾,他們不窮誰窮。

還好官家清醒。

馮京給通遠軍市易司準備了三十萬本錢,其他地方的市易司都是這麼多本錢,通遠軍市易司隨大流,三十萬不算多也不算少,有什麼急需用錢的地方還有陝西轉運司撐著,不怕錢不夠用。

通遠軍的墾荒屯田和邊地貿易進行的如火如荼,定邊軍的墾荒屯田和邊防建設也進行的熱火朝天。

管理城池第一步:統計現有真常駐人

() 口。

定邊城是一座廢墟上新建的城池,百姓寥寥無幾,入目所及全是兵。

很好,第一步省了。

管理城池第二步:了解周圍的環境吸引常駐人口。

城外有幾座山幾條河多少適合開墾的荒地?有沒有尚未發現的礦產資源?通往四麵八方的道路是否通暢?現有的輿圖準確不準確?

這種事情放彆的地方需要大量人手現場勘察,對蘇景殊來說卻很簡單,他隻需要沿著現有的輿圖跑一圈就能將定邊軍境內所有山水道路礦產資源標的清清楚楚。

描圖,他是專業的。

就是耗時間。

輿圖這東西屬於機密,蘇景殊手裡留一份,往京兆府送一份,往京城送一份,除此之外能看到的幾乎都是幾十年前的舊圖。

周邊的自然資源勘察完畢,之後就是滋生人丁,彆管搶來拐來還是騙來,隻要來了就是他們定邊城的人。

西北沿邊各堡寨剛建起來的時候人口都不夠,城中主官剛上任時都會使出各種手段招募人手,有那麼前輩給他探路,照貓畫虎學也能學出點成績來。

蘇知軍信心滿滿乾勁十足,乾勁是可以傳染的,連慣愛逃滑的姚古都不再找借口溜去軍中玩了。

“老師,王大人可以在通遠軍設市易司,我們為什麼不能在定邊軍設市易司?”小姚同學對通遠軍那邊申請設市易司時描繪的前景非常心動,通遠軍能乾他們定邊軍也能乾,官家連王大人的請求都能答應,他們家老師出麵還不是手到擒來?

馮大人給了通遠軍市易司三十萬本錢讓市易司借錢給來往的商賈做生意,做什麼生意要聽市易司的安排,借出去的錢要在兩年內還清,最重要的是沒有利息。

借錢不要利息的規矩一出,整個西北的商人都開始往那兒跑。

去通遠軍經商要遵守的規矩多沒關係,他們借錢不要利息啊!

買什麼賣什麼都要聽指揮沒關係,他們借錢不要利息啊!

兩年內必須要還清沒關係,他們借錢不要利息啊!

借錢不要利息對商人的吸引力巨大,大宋官方借貸隻有青苗貸,僅限於農戶種地用,就那也有利息。

除此之外還有專供貧苦戶的不要利息的借款,但是和商人沒關係,他們連青苗貸都借不了,更不用說其他的。

朝廷好不容易有個針對商戶的不要利息的借貸,就算遠在番邦聚居的犄角旮旯他們也得爭著搶著去。

姚古想的很簡單,論地理位置定邊軍不比通遠軍差,通遠軍都有大批商人爭先恐後往那邊趕,他們定邊軍肯定也行。

“設市易司的前提是有人口,通遠軍有原住民,咱們定邊軍有什麼?”蘇景殊歎氣,“咱們定邊軍什麼都沒有。”

姚古小聲嘀咕,“附近的黨項部族挺多的,先抓幾個過來充門麵,慢慢的人就多了。”

蘇景殊:……

同誌,反派思想要不得。

眼饞彆人越看越眼紅,他們還

是專心乾自己的事情吧。

屯田最重要的是灌溉,開墾荒地的同時還要挖溝渠。

他們這兒是無定河上遊,往東是保安軍一直到綏州乃至河東路。

西北缺水,能用來灌溉的河流隻有那麼多,上遊引水要和下遊打聲招呼,不然旱季容易起衝突。

村子和村子爭水都能發展成大規模械鬥,州軍之間爭水估計跟打仗沒區彆。

定邊軍剛成立,連知軍衙門的官員都是從京兆府薅來的,屯田使則是由身兼多職的知軍大人兼任。

債多不壓身,兼任的職位多了也就沒感覺了。

底下人已經把設計好的水渠路線畫好送上來,蘇知軍看過之後要拿給下遊各州的主官看,各地都沒意見才能開工。

一般情況下隻要不是上遊直接把水流堵死下遊不會卡住不批,都是大宋的城池,難兄難弟相互扶持,爭風鬥氣往後排,吃飽肚子最重要。

想在西北屯田沒那麼容易,幾乎每座堡寨外麵都有上千頃的荒地可以開墾,但是屯田效果好的卻寥寥無幾。

中原的田肥沃人人爭搶,西北的田有時候分到農人手上農人都會棄田不種舉家逃荒。

讓百姓定居難,讓定居的百姓安心耕種更難。

屯田艱難不光因為土地貧瘠不好種,還因為每到收獲季都會有馬匪過來打秋風。

大部分都是黨項人,偶爾也有嘯聚山林的漢人。

農人辛辛苦苦種了一年,臨到收獲卻被馬匪搶走糧食,有時候甚至連性命都保不住,時間長了自然沒人願意種地。

定邊軍這位置……

算了,年輕人有乾勁是好事,讓他折騰去吧。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