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年總結!君子和劍娘讀者進來聊下啊(1 / 1)

在這個單章裡,不求月票。

月票去他娘的,咱又不是網絡乞丐,到哪都舔著臉,乞討月票。

剛剛日萬加更完,準備去洗澡,再補個覺,

搓到一半,忽然想起,今天六一!

六一。

四年前的今天,2020年六月一號,

小戎愛好緣故,在起點上傳了《我有一個劍仙娘子》的第一章“斯人若彩虹”。

當時我從未想到過,四年後的六一,會坐在電腦前,寫這個單章。

恍如隔世。

從大二,到現在18,

整整四年,一本劍娘,一本君子,四百七十萬字,一個字一個字的敲出來。

我敢說,或許寫的罵聲一片,但是每一個字都是我敲下的那一刻我所能達到的最好程度。

很多兄弟說我喜歡水,喜歡寫細節,就是因為,我強迫症般的覺得,書裡的每一個字眼,都必須達到我個人的滿意標準,所以寫出來後自然很“重”,拖泥帶水,甚至還會回過頭,強迫症般的潤色修改。

經常我洗澡的時候,會突然竄出浴室,拿起手機打開後台,修改一個剛剛腦海回顧時覺得不通順的單獨字眼。

說這個,不是自我表揚,是無奈。

所以小戎其實是一個很內耗的人。

這在劍娘的結尾單章裡說過。

一部作品總是會被創作者的性格影響。

這一點,在劍娘上麵尤為明顯,這也是小戎最最愧疚的作品,是我連累了它,我心裡,它絕對是天下第一般好的,雖然很多人罵它,但它就是小戎心頭最好。(寫到這裡,眼睛有點酸)

說回來。

君子稍好一點,受到創作者的影響較少。

小戎把在劍娘上麵遇到的一個個痛苦的問題,撞到的一麵麵南牆,全部歸納總結,儘力反思過後,才動筆寫的,因此才稱之為練筆作。

所以相比劍娘這樣一個我從未想過結局的故事,君子的大結局,小戎開書的時候就構思好了。

也挑選了架空大唐武周的廟堂題材,一個“小而美”的世界觀。

看過劍娘的都知道,君子這樣的低武小世界,放在仙俠向的劍娘裡,也就是某洲的一座世俗王朝,或者某個山上宗門的寶物裡眷養的一處洞天福地。

君子的主角,相比劍娘的主角,也是最不像小戎個人的。

除了xp,我竭力避免個人風格對他造成的影響,

除非是小戎個人閱曆導致的構思劇情太狹窄,從而在劇情發展層麵限製了主角本該更精彩、符合人設的發揮,這種不可抗力外。

他有自己的性格!

關於主角人設,有一點,小戎好像一直沒在書裡說過。

君子主角的原型,是張麻子和浮士德,二者的結合體。

所以他的氣質是,既理性又浪漫,既悲觀又樂觀,既痛苦又堅定。

張麻子和浮士德很像。

都是把個人的夢想與私欲,和集體的利益與事業,擁抱在一起。

於是,他們完成事業的過程,並不是在摒棄私欲,而是主動擁抱,同時為生民抱薪。

這是一種共同價值的實現。

所以小戎在有些劇情裡,下意識且不厭其煩的囉嗦:

是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還是,千萬人之心一人之心也。

小戎很不想在大夥消遣找樂子的小說故事裡,提這種宏大又無聊的命題,

傳授什麼價值觀私活,

但偶爾的表達欲還是忍不住囉嗦,希望大夥見諒,就當是忍不住的水吧。

很喜歡一位君子讀者的留言裡,提到的一個詞。

人文關懷。

主角有人文關懷!

弱小的和強大的,他一定扶弱小的!

人多的和人少的,他永遠站人多的!

這不就是人類曆史上一位位張麻子和浮士德們在乾的事情?

能讓一些讀者看累後,熄屏停頓之餘,略微感受到這一點。

作為筆者,已經很滿足了。

其實相較於張麻子,大事正經、小事不正經的君子主角,更偏向於浮士德一點。

張麻子太“高”了,若是完全以他為準,君子將沒法去寫,擺在麵前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兒女情長,這些將沒法展開。

所以用“浮士德”來調和。

浮士德最初是一位滿腹經綸的老學士,讀書一輩子,渴望享受外麵的精彩生活。

他以靈魂和魔鬼做交易,得到了年輕的身體,宛若再活一世,去擁抱生活。

浮士德不求來生,隻顧現世。

在塵世愛過、錯過、被背叛過後,他選擇將個人的私欲與集體的事業綁定在了一起,去努力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

可是在魔鬼的“幫助”下,浮士德失敗了,甚至冤殺了一戶農家,他內疚的眼瞎了。

最後,他垂垂老矣,被魔鬼鏟土挖穴給埋葬。

鐵鍬與石塊碰撞的聲音,讓墳坑裡眼瞎且神經恍惚的他,誤以為是自由的人民在大地上勤奮勞作、建造安居樂業的住所的聲音。

所以浮士德一臉滿足的說出了類似“此生足矣”的話語,激發了最初的契約,把靈魂輸給了魔鬼。

可是在魔鬼激動不已即將取走他靈魂之際,天使卻降臨,拯救了他的靈魂,帶去天堂。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小戎其實也引用過,第一卷裡,主角對人說過,他最喜歡的是,白天的折翼渠工地上眾人齊心協力、共治洪水的聲音。

最討厭並痛苦的,是彆人喊他老爺的聲音。

也是下意識致敬浮士德。

除主角人設之外,

其實還有主線、視角、節奏、手法等等,

君子相對於劍娘,在寫作方法論上,是有長足改進的。

可不儘如人意的地方也有,不少讀者指出來了。

就拿最新的一次高潮來舉例子,

星子坊大佛倒塌、林誠等人梟首的那一段。

很多人覺得林誠、衛少奇、王冷然等人死的太容易了,太快了,不夠爽。

事後歸納,這是作者視野,和讀者視野,所產生的期待偏差。

小戎的作者視野中,是覺得在一章之內,幾行文字,解決掉所有的衝突矛盾,再抹平所有信息差,可以得到快速又猛烈的爽感。

但是稍微忽略了一點,讀者視角看,這一段的情緒沒有全部到位,或者說,沒有全部釋放出來。

原因有二。

其一,林誠、王冷然、衛少奇死的太快,猜到了但是不確定是主角乾的。

試想一下,若是這一章裡,主角閃亮登場,讀者跟隨他的第一視角,帶入進去,一招一式的解決在他強大力量下、懊悔恐懼的敵人們,是不是會更舒爽一點?

因為有主角的第一人稱視角在,讀者會下意識代入,腦補並調動情緒。

而不是主角不在場,還沒來得及調動情緒,敵人就已經歇菜了。

其二,主角的出手,從始至終都是瞞著讀者的。

包括最初從前線回城時主角仰頭看橋洞陳舊石磚的一幕,再到後麵修繕西城門,然後到卡住大佛藏【鼎劍】。

這些都是暗中進行的,隻有伏筆鋪墊,沒有徹底點明。

用朋友聽完後的話說,小戎這是連讀者也騙了,不僅騙了反派,還要騙了讀者視角,信息差沒有做到位。

所以這一段,除了提前察覺到伏筆和主角意圖的個彆讀者外,很多兄弟是看的雲裡霧裡的,對主角的出手各種猜測都有,準備往後麵幾章看看解釋。

但是站在小戎的作者視角,甚至覺得已經寫的夠清楚了,起初還準備不解釋,直接開始勝利結算來著……但是被朋友點醒了。

這樣寫不夠爽。

所以得轉變思路,多在讀者視角考慮問題,而不是作者視角的自嗨。

但小戎真的挺滿意這一段,排除水的部分,它的構思是精妙有趣的。

甚至帶有一點寓言味道。(笑)

小戎是借用了新上映的電影“周處除三害”的高潮手法,對,就是那個“禮堂爆頭”的名場麵。

網上有這樣一段影評:

為什麼主角槍槍都是爽快爆頭,甚至超人一樣活埋了都死而複生,逃出棺材,去禮堂爆頭反派?

因為電影裡的“槍”,不完全是槍,也是一件優雅的禮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