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員七成來自江南,就連大多勳貴也是如此,除了靖難功臣外,想來沒多少願意遷都北平。

或許,就連靖難功臣也不願回去。

北平的經濟水平,和金陵差的不是一點兩點,二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舉個例子:北平連個像樣的青樓都沒有!

金陵隨便一個中等偏上的酒樓,就比北平最好的酒樓還要好,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亦或交通,都和金陵相差甚遠。

朱棣通運河,很大原因就是為了方便賦稅運往新都。

大明不僅南方官員占七成,賦稅也是如此,北方的賦稅太少了,官員們在南方這富裕之地,稍微伸伸手,就能撈到油水,而北平……

這時代的北平,和後世的京都,完全是兩碼事。

北平不僅貧苦,環境也十分不好,沙塵暴、寒冷氣候……處處比不上金陵。

而大明在金陵定都這麼久,無論是勳貴,還是百官,都在這裡落了戶,老婆孩子都在這兒,家資,子女教育……李青苦笑搖頭。

“李兄愁眉不展,是有什麼煩心事兒嗎?”李景隆問。

李青也沒避諱,將心中的顧慮說給他聽。

“的確。”李景隆點頭,“不說彆人,就拿我來說吧,我也不想去北平。”

“北平…也沒那麼差勁兒。”李青道,“是,它現在是比不上金陵,但真遷都過去,未來那裡肯定發展迅速。”

李景隆搖頭:“問題不是出在這兒,人都有鄉土之情,誰願意大老遠拖家帶口去北平?”

頓了頓,“不過,其實也不用太擔心,當今皇帝可不是建文,他要做的事兒,哪怕群臣沒一個答應,一樣能執行下去;

他和太祖一樣,是個有實權的武皇帝!

遷都肯定有阻力,但隻要他鐵了心遷都,誰也阻止不了。”

“這話不錯。”李青苦笑:“不過…我更希望能心平氣和地遷都,而不是以強硬手段硬遷。”

李景隆道:“這個怕是很難啊!”

李青也知道難,但他還是想努力一下,不想因為遷都破壞了這大好局勢。

……

一場酒,直喝到下午申時才散。

出了國公府,李青沒有回家,轉頭進了宮。

~

“朕也知道難,不過這個都,朕是遷定了,誰擋不住。”朱棣麵容嚴肅,勢在必行。

李青歎了口氣,問:“新都還有多長時間能竣工?”

說到這個,朱棣的臉色難看起來,“本來按照朕的意思,最遲後年,不過看如今這架勢,估摸著還得個四五年。”

頓了頓,“不行,朕等不了那麼久,兩年之內必須遷都。”

“皇上先彆急,遷都的阻礙不在於京都建設,而是群臣。”李青勸道,“不若先試探一下百官的口風。”

“你的意思是……?”

“投票!”李青道,“不記名投票。”

朱棣沒好氣道,“這不是白費勁兒嘛,那樣的話大多數官員都會反對。”

李青道:“隻有這樣才能知道百官的真實想法,投票並不決定遷都與否,而是摸摸群臣的底,看看遷都的阻礙有多大;

有了底,便能提前應對、謀劃,到時候才能水到渠成。”

“嗯…也有道理。”朱棣哼哼道,“朕倒要看看,反對遷都的有多少。”

“來人。”

“奴婢在。”殿門口的小黃門邁著小碎步急急上前,“皇上有何吩咐?”

“傳朕口諭,明日早朝在奉天殿廣場進行。”朱棣籲了口氣,“包括公、侯、伯所有勳貴,所有在京官員,必須到場。”

“奴婢遵旨。”小黃門第一次辦皇差,激動的不行,腰杆都硬了幾分。

這會兒,他就是欽差了,行了個大禮,轉身後,臉上帶著小人得誌的笑,昂首挺胸地出了大殿。

“李青,你覺得會有幾成官員反對?”

“八成吧!”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