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正文卷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揚威距離大閱還有一刻鐘。
康熙穿著甲胄,從行宮裡出來,後頭跟著三阿哥、八阿哥、十二阿哥與十三阿哥。
四人身上是新棉甲。
行宮外頭,諸皇子、王公大臣分列迎候。
康熙的金輦已經在行宮外候著,高一丈五寸,二十八個鑾儀衛抬輦。
康熙上輦,率領眾人浩浩蕩蕩前往西紅門。
大閱之處,就是西紅門內。
八旗分為三陣,設兩翼殿軍。
各色旗將士,清一色騎丁,看著烏泱泱的人,仿佛無邊無際。
康熙身邊,是四位披甲的皇子。
在外頭,才是其他皇子與王公大臣。
九阿哥看著眼前的氣勢,聽著鳴螺擊鼓聲,也覺得心潮澎湃。
就是要讓喀爾喀見識見識天朝精銳,省得首鼠兩端。
明明已經內附,還跟俄羅斯保持那麼親近,這合適麼?
八旗大閱,早有定製。
皇上遍閱軍容,而後開始演習令行禁止與槍炮。
騎兵隊伍看得人心蕩神馳,等到槍炮齊鳴,不說地動山搖,也是將遠處的目標山林瞬間夷為平地,“呼啦啦”驚起漫天飛鳥。
校場上,除了馬匹的嘶鳴聲,再沒有其他聲音。
聖駕旁邊的王公貝勒,見了此情此景,也都驚訝不已。
近些年八旗都統、副都統更迭的頻繁,人選也早就不限定本旗。
八旗王公實權不說名存實亡,也差不多了。
南書房取代了議政王會議。
議政大臣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從正一品擴到正二品,如今各部侍郎也有資格位列議政大臣。
各旗王公早聽說皇上安排人手操練八旗,可是沒有想到兩年下來,會是這個成色。
看著隊伍整齊肅穆,有些精銳的樣子,火器營的槍兵跟炮甲也很有樣子,看著風貌跟前些年相比天壤之彆。
九阿哥心裡也納罕,目光卻忍不住落在正紅旗隊列。
可惜的是,看著不真切。
紮薩克圖汗的座位,就在禦座下首。
汗王極年輕,才十八歲。
他真正的封爵是和碩親王,也是一個幼王,往前三代汗王,是他的哥哥、父親與伯父,都是橫死。
其中涉及到喀爾喀三部的內鬥,當年準噶爾入侵喀爾喀的引子,就是紮薩克圖部的求援。
因這個緣故,在喀爾喀三部中,朝廷雖進行了調停,接受了三部的內附,可是對紮薩克圖部的恩典最少。
小汗王因為父兄先後橫死的緣故,幾歲就在朝廷扶持之下為和碩親王,領紮薩克圖部,被紮薩克九旗奉為共主。
朝廷遲遲沒有正式給他汗王尊位,就是希望有些變化,看是否能如漠南部落那樣,派駐朝廷官員。
結果不行。
喀爾喀大環境如此,另外兩部都有汗王。
紮薩克圖王公台吉,為了不被吞並,也頗為齊心。
再有兩年汗王就二十歲,到時候朝廷也不好再拖延,就要給他正式上汗王號了。
眼見年輕的汗王起身,對康熙恭敬地奏道:“從古自今沒聽說過這樣整齊精銳的隊伍,不愧為天朝之兵,隻有偉大的博格達汗,才擁有這樣勇猛的隊伍。”
康熙俯視著年輕的汗王,紮薩克圖部確實有罪,勾結準噶爾,引狼入室,使得準噶爾入侵喀爾喀,隻是紮薩克圖部是為了反抗土謝圖部的侵略,才想著引外援,也是情有可原。
要是紮薩克圖部當時沒有請外援,崛起的土謝圖部就要統一喀爾喀了。
那是朝廷不能接受的。
分裂的喀爾喀是朝廷的屏障,統一的喀爾喀是危險的草原餓狼。
壓著紮薩克圖部十來年,可以了。
康熙心中已經有了新的計劃。
土謝圖部不老實,那他們的世仇紮薩克圖部就不能再沉寂下去。
紮薩克圖部應該也察覺到土謝圖部的威脅,汗王才會帶著諸王、貝勒等來朝見,同時也是為了向朝廷求親。
小汗王還沒有嫡福晉,已經上表求親,想要求娶宗女。
土謝圖汗有一個公主,他們不敢盼著公主,可是也希望多多拉進跟朝廷的關係。
康熙聽了一圈奉承話,也用蒙語跟汗王對答。
等到汗王重新回到座位,康熙就下了禦座,上了禦馬。
遠處豎了箭靶,康熙親射兩次,皆中。
而後是四位皇子射三次,皆中。
最後是十五名善射的硬弓侍衛出列,手上拿著的不是滿洲弓,而是新弓,亦是皆中。
圍觀隊伍,歡呼震天。
康熙換回金輦,返回行宮。
九阿哥跟著諸人隨行,還是意猶未儘。
他小聲跟五阿哥道:“這就結束了?前後就半個時辰?”
八旗將士過來排練了五天,就表演個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