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落鐘離山獨立峻絕,其北、南兩麵各有一個陰暗潮濕的洞穴,稱之為赤穴、黑穴。據說兩千年前,巴氏和樊、、相、鄭四氏的祖先,就是從這兩個洞穴裡走出來的。
那時候的巴人祖先“未有君長,俱事鬼神”,采果捕魚狩獵為生,也經營著簡單的刀耕火種農業。人們依山而聚、傍水而居,村村寨寨星羅棋布。但由於山中之果不能四季采摘,林中的獵獲也不穩定,可以刀耕火種的土地也越來越少,於是人們就常常餓肚子。
狹小的武落鐘離山,已經養活不了巴人了,隨著山中野獸越來越少,水中魚兒越來越小,五氏巴人開始聚集起來商議:為了氏族的繁衍和壯大,他們需要選出一個能統領五氏的君長,來帶領眾人離開武落鐘離山,去外麵未知的世界,尋找一個“百穀所聚”的理想國度!
他們將那片想象出來的肥美土地,叫做“廩地”。
於是在巫師的主持下,五氏選出了他們最厲害的勇士,聚集在一起,沒有選擇去深山打虎、水底抓魚;比賽的器材,也沒有選擇群眾喜聞樂見的扛大木舉石頭之類,而是擲劍和浮舟……
一切都恍如今日。
樊禽、巴忠及諸部君長,從武落鐘離山腳,沿著山的西麵往上一裡左右,便看到了一座石穴。洞**藤蔓纏繞,守著幾個巫祝,持火把在前引路。
這石穴早已不複千餘年前的古樸,而是用各種顏色顏料畫滿了許多壁畫:有巴人起源的傳說,有赤、黑二穴的先民,還有許多年前五氏之子在此擲劍決出首領的一幕。
巴人沒有文字,就是靠這種看圖講故事的方式,將兩千年前的事情一代代人口口相傳,讓人勿要忘卻祖宗之事。
石穴比從外麵看起來的要寬闊,他們就這樣往裡走了百餘步,終於抵達了最裡麵,卻見這裡赫然開朗,寬十餘丈,洞穴頂部有幾個空洞,將陽光透了進來。
兩個一赤一黑的大石磧並立於此,相隔一丈。
這是陰陽石,巴人將這兩塊石頭視之為神石。在女巫的指示下,眾人紛紛過去用手觸碰,陰石是常年濕潤的,甚至能滲出水來,陽石則常年乾燥,祭祀時滴上去的血跡也會飛速乾涸。
而陰陽兩石中間,則是一個巨大的木靶,這便是擲劍的目標。
這時候女巫發話了:“廩君子孫們,巴人素來在石穴中決定部族的大事,此風俗從數不儘的年頭以前傳下,直到如今依然如此,沒有人敢違抗。”
“昔日五氏之子共擲劍於石穴,約定能擲中者,奉為五氏之君。最後,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歎服。又令眾人乘土船,約定能浮者當以為君。四人悉沉,(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