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原本聽得還挺高興的。
這後世之人唯獨把宋朝提出來大肆表揚,說明大宋也不是隻有之前所說的“靖康之恥”,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這讓趙匡胤無論是臉麵上還是產生的負疚感都要好上了許多。
但聽著聽著,嗯?
趙光義篡位!那趙佶趙桓這等要原地銷毀的不孝子孫竟然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弟弟趙光義的子孫?!
那他的兒子們呢,他的德昭和德芳呢?
趙匡胤又不俊,也是從軍中殺出來的皇帝,他還喜歡讀書,一年啃完了乾卷書。他很明白曆史上那些爭奪皇位失敗的皇室子弟們會遭遇到什麼樣的下場,即使他們表示出了不爭不搶的態度,上位者也依然會斬草除根。
因此,趙匡胤想到自己後代的下場,怎麼能不暴怒?
牙呲欲裂,眼睛都要紅了!拿起身後侍衛的砍刀就要衝趙光義砍去!
原本有多愛重信任自己的這個弟弟,現在就有多麼的恨!
趙光義被嘯了一大跳,可不敢直麵皇兄的怒火,飛快的肆了起來避開了一刀,高聲哭喊:"皇兄,你聽我好好解釋!”
這是以後的他做的,不是現在的他做的呀!
他冤枉!
“你這個孽畜!不僅算奪皇位!還不好好的教導後人,導致我大宋有了靖康之恥,國不成國,淪為後世之人的笑柄!今天我就代替死去的爹娘殺了你這個趙家的罪人,天下的罪人!"
趙匡胤緊追不放。
離得近的臣子們趕緊上前勸阻,甚至還不顧尊卑之分攔腰從身後保抱住了暴怒的趙匡胤。
“官家,現在還不能殺呀,官家!”
即使是偏向於趙光義的臣子們,現在也改變了看法。
沒有人想和後世發生的靖康之恥扯上關係。仙畫這句話一出來,大家都立刻反應過來,趙光義,要亡了!
但是,卻不能讓官家現在就親手殺了他。
因為現在的他的確還沒有做出任何算位的舉動,不能把未來的罪名套在他的身上來處罰他,不能服眾。官家要是親自動手,傳出去之後得了一個弑弟的名聲,劃不來。
趙匡胤被臣子一攔,也冷靜了下來。
/>他將手中的刀扔到了地上,哐當一聲,清脆的響聲砸得趙光義心中一顫。
“來人。”趙匡胤冷冷的道,“將晉王帶到審刑院,沒有朕的旨意,不允許探視。”
趙光義坐在地上,麵色灰白。
審刑院為禁中設立的官署,主要負責重大案件的審理。
他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犯下了罪過其實關係不大,重點是,皇兄認為他有沒有罪。
況且,他還真的不是那麼的經查。
大勢已去!
趙光義在心中撕心裂肺的痛聲喊道:“仙畫誤我!何仇何怨!”
唐朝。
李世民對眾臣說:“這大宋頗有意思,既富裕開放,但卻又軍事贏弱。可惜了。”
李靖道:“像是兒童抱金於鬨市,若無持械的大人在後麵看守,遲早被人搶了去。”
越是富裕的地方越是要注重防範。
其他文臣也紛紛點頭:“不錯。文武之道,就像是陰陽之道,隻有兩者取得平衡,才能夠讓社稷長治久安。”
魏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他們既是讀書人,也是從亂世中殺出來的功臣,並不像後世那些酸腐文臣一樣,認為軍事都是粗鄙之物,不願投以正眼。
李世民頷首。
大宋的兄弟閱牆,也讓他想到了自己經曆過的“玄武門之變”。
也不知道後世會怎麼看待這段曆史。
當然了,如今他並不後悔。
他如果不反擊,那死的就是自己。而且,換成建成來做這個皇位,不會做得比他好!
仙畫中的後世女子冷哼了一聲。
【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華夏古代的科學領域能發展得起來才怪!】
【大家是不是也發現了一點,那就是不管是人還是錢,儒家在裡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畢竟,儒家就是當時的顯學,是儒家提倡重文輕技,也是儒家提倡重文抑商!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有人痛罵儒家奴化百姓,酸腐不堪!】
【是誤國之學!】
春秋戰國時期。
孔子坐著車駕,帶著三千學生前往各國遊學。
>各國諸侯見到他,倒履相迎。
他麵見君主,卻也對庶民講學。田間地頭,不見嫌棄之色。
【事情真的是這樣子的嗎?是不是儒家就沒有一點可取之處?自然不是!】
【我研究了一下儒家的演變史,隻能說在華夏幾千年封建王朝的前期,儒家平穩朝局,注重民生和教化,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但經過後人添柴加火的儒家其實早就背棄了一開始的初衷,背棄了他們的聖人!】
路小柒的聲音原來很憤慨,但講到這裡,卻帶上了點不可思議甚至冷笑聲——
【假如孔子穿越到了明清,看到了後世鼓搗出來的“程朱理學”,都得要破口大罵,這都是些啥破玩意兒?】①
……
西漢。
董仲舒瞠目結舌。
之前他就有點不好的預感,現在這種預感真的成真了。
誤國之學!
儒家怎麼會變成誤國之學?!
他臉上的神情淡了下來,充滿了迷茫和不解,甚至還有些惶恐。
這可是天大的罪名!
注重仁義有問題嗎?重視教化有問題嗎?
就像是他自己,目前正在對儒學做一些有必要的適應當今情況的改良,那也是為了鞏固如今朝廷的穩定。
隻有穩定的統治,才能抵抗亂世的到來,免於不停的兵災,百姓才能安居樂業。而隻有讓君王對天意產生了畏懼,才能限製他們的行為,讓他們不再亂來。
這也是有錯的嗎?
原本在他身邊待著的小孫子看到他慘淡的臉色後,嚇得住後縮了縮,連呼吸聲都放輕了不少。
大父的臉色好嚇人啊,嗚嗚嗚。
明代。
李贄已經取來了酒壺,正在自己獨自小酌。聽到這裡,一口酒直接噴了出去。
他仰天長笑:“哈哈哈,罵得好。”
“罵得好!罵得好!”
他一連說了三個罵得好,隻覺得心中暢快無比。
“的確是,都是些什麼玩意兒!朱熹!程頤!孔子知道你們把他的思想改成現在這樣嗎?”
“程朱理學,你們才是惑世誣民的偽道學啊!”
r />路小染依然在憤怒。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結果被你們曲解成了聖人說的話就是對的,不可挑戰聖人權威;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是說遇到對你禮遇有加的君主,那臣子可以報答以忠心。但若是君主對你以無禮待之,要怎麼辦呢?他老人家還說了"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而不是什麼狗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就是為了尋訪明君。若不是明君,他轉身就走,“道不同,不相為謀”,可沒那麼迂腐!】
鹹陽宮中一片寂靜,隻聽到天幕的咆哮之聲在殿中回蕩。
扶蘇悄悄的吸了口氣,嘶~~~這後世女子可真是凶悍。
秦始皇臉上掛著似笑非笑的表情。
大秦雖然推崇法家,但儒家他也熟啊,畢竟百家爭鳴的時代離他也不算遠。
孔子轉身就走的故事可不止一件。
一次是他去了齊國,齊景公給他的官職不如他想象,介於上卿與下卿之間,並且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就轉身去了魯國。第二次就是在魯國,齊國給魯國國君和上卿季桓子送了一堆樂人和美女,兩人一連三天都不問朝政。孔子失望之餘,轉身就離開了魯國,並且留下這句“道不同,不相為謀”。②
的確不是迂腐之人。
秦始皇倒是挺欣賞這種態度。
而且,身為帝王,對待人才的確是要“君使臣以禮”才行,絕不能輕慢。
就像是他對王翦。
之前請求王翦出山的時候,不也是自己騎著快馬一口氣跑到了王翦的老家,登門拜訪,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還動情的說“將軍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