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諾查丹瑪斯在《諸世紀》一書中做出過哪些令後世震驚的預言呢?那些已經發生了和尚未發生的預言,依舊在困擾著後世的人們對這部預言經典書不遺餘力地進行各種各樣的解讀。最為有趣的一個預言,是諾查丹瑪斯預測自己的死亡。在諾查丹瑪斯人生的最後時光中,他或許是意識到自己不會活太長的時間了,便在彌留的時候留下一個預言。他對前來看望他的朋友們說:“我再也不會活著見到你了,很快我就會僵硬地躺在椅子與床之間。”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諾查丹瑪斯迷迷糊糊說的胡話,誰知在第二天早晨,人們便發現了他已經僵硬的遺體。就像他給自己下的預言一樣,連死去的姿態都絲毫不差。令諾查丹瑪斯一炮而紅的預言,是他準確說出了當時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死亡訊息。在《諸世紀》中,有一首詩寫道:年輕的獅子將戰勝年老的,在一場單對單的戰鬥裡,他將刺破金籠中的雙目,兩個傷口合成一個,他死於殘酷的死亡。在當時歐洲的傳統價值觀裡,常常用獅子來形容國王或者貴族,因而這個預言一出現就被人們認定是對國王的命運的推測。甚至還有人公開聲明說,這首詩明顯指出國王最後是死於決鬥。4年之後的1559年,亨利二世在一個婚宴上與一名年輕貴族擊槍為樂。不料意外發生,折斷的槍頭刺穿了亨利二世堅固的頭盔而深陷在他的眼睛中。最後,亨利二世在極度痛苦中死去了。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很藏書網明顯是成功的,但不少人卻因此而對他表達了強烈的譴責。好在更多的人隻是表示了震驚,而沒有做出其他意料之外的行動。另一個震驚世人的預言,是諾查丹瑪斯針對法國大革命做出的一個精準推測。他在這則預言中明確點出了路易十六的命運,這首詩是這樣寫的:貪享安逸,原本得到的江山,卻因過分的寬容和怠慢,在瞬間被誇大輕信那看起來忠實的妻子,慈悲之心隻能把她送上絕路。從詩文的表麵意思來看,這隻是在描寫一個軟弱無能隻懂得聽從妻子枕邊風的丈夫形象,縱然他身上有著慈悲和善良等人性的光輝,最終也隻會變成最大的笑點。這一角色,非路易十六莫屬。路易十六登基之後,所有的朝政決定都被來自於奧地利的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所左右。但其實,皇後根本就不懂得朝政,她隻會在奢華的宮廷裡麵化妝、開舞會、裝修彆墅、布置花園。在她的如此揮霍下,法國政府早就陷入了財政危機。之後一係列的改革措施也都沒有起到好的成效。法國大革命之後,兩個人被紛紛送上了斷頭台。諾查丹瑪斯寫的這首預言詩,纖毫畢現地把兩個人的性格描寫了出來,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預言能力。此外,諾查丹瑪斯還成功預言了拿破侖在西班牙的失敗。當拿破侖成功當政後,他帶領著攻無不克的法國軍隊南征北戰,一時間幾乎整個歐洲都要臣服在他的腳下。趁著西班牙內亂,拿破侖率軍對此地展開了最強的攻勢。然而諾查丹瑪斯在《諸世紀》中卻並不看好這一次的進攻,他寫道:軍旗搖撼在西班牙的內地,呐喊的隊伍一角的邊境傳來,紛爭通過了勒尼橋的附近,軍團被群眾擊退。19世紀初,正是法國大革命的浪潮逐漸波及開來的時節。西班牙內部也發生了暴亂,人們開始唾棄並反對當時的國王,以求能夠建立起一種新的政治形勢。拿破侖看準了時機,率兵開始進軍這個鄰國。本著美好願想的拿破侖最終卻遭到了西班牙人的集體反對,在民族情結的帶動下,他們根本就不需要外人假借幫助的名號而駐軍西班牙的國土。之後,英國也介入了西班牙的爭端中。當時,英軍已經成功占領了葡萄牙,他們在一邊煽風點火,極力鼓吹西班牙的民族複仇風,西班牙人終於團結起來拿起武器將拿破侖趕回了老家。這一次的失敗,是拿破侖政治生涯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同時也是拿破侖帝國由盛轉衰的重大標誌。在《諸世紀》中的詩句裡,“勒尼橋”正是西班牙的一個地名,並且整個戰爭的轉折點就是在這裡發生的。諾查丹瑪斯在書中也沒有放過他們的老對手——英國。英國和法國一直在角逐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甚至在海外也在暗地裡開展著殖民地競賽。諾查丹瑪斯甚至在詩中還對法國的夙敵做出了一番詛咒:王族的領導者不得已也俯身低頭,口中噴出鮮血,血流如注。英國國教的支配者讓王國喘息,如被砍斷的樹枝失去生命力在突尼斯苟延殘喘。在“二戰”中,英國唯一比法國好一點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被德軍占領,但卻沒有避免因此而受到德國軍隊的轟炸,整個英國的工業設施都受到了重創,國民經濟的基礎已經搖搖欲墜。雖然最後在美國的幫助下打敗了侵略者,日不落帝國的名號卻再也回不來了。“二戰”後,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相繼宣布獨立,這個曾經稱霸世界的帝國難以擺脫衰落的命運。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正是預示著日不落帝國的衰亡。詩中竭儘全力描寫了失去了往日風采的英國在領導者的苦力維係下,也終究難以逃脫走下坡路的命運。正如預言書中所說的“如被砍斷的樹枝失去生命力在突尼斯苟延殘喘”。這些都是已經被驗證了的諾查丹瑪斯預言,在令人感到驚訝的同時,更有許多尚未驗證且無人知道何時會發生的預言存在於《諸世紀》一書中。它們一直在沉睡著,在等待合適的時機蘇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