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把目光轉向目瞪口呆的張騫:“愛卿,感覺如何啊?”

怔怔回過神的張騫迎上陛下戲謔的目光,臉色微紅,心中說不出什麼滋味。

自己數十年的楚苦不僅陛下看得見,那點微末之功竟被後世如此看重,以至於屢屢提及。

一瞬間他有些後悔沒多帶伴手禮回漢,當初他仔細些,說不定還能把更多作物傳於後世。

他舉止笨拙地作揖,再次表明決心:“臣願為陛下、為大漢更行西域。”

劉徹起身走下禦階,親身扶起來:“朕等卿消息。”

【講真,僅從地位上看,後世農民還比不上戰國秦漢時代,這時期的百姓至少能實打實地感受到皇帝與民同樂。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對全國民眾賜爵一級,或是賜黔首裡六石,二羊。

西漢更是大把撒爵位,今老劉家登基,大賜天下,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明當爹了賜天下父親爵一等。

天象有祥瑞,賜長安民、酒等等,總之打的就是一個恩澤天下。

而後世百姓能直接沾點皇恩的,是宋朝‘掃閣’。

宋朝皇子變皇帝後,他舊居裡的家具器物皆由京師百姓搬走,名為‘掃閣’。

後世帝王不再直接與民同樂,原因之一是因莊園經濟的出現】

李治不服氣:“朕降生了耶耶宴請五品以上朝廷官員,皆賜帛布,並賜天下同生者粟米,怎麼不算澤被天下?”

“就是”武皇後同仇敵愾:“太宗十七年得貞石表祥,還賜天下酺(宴席喝酒)三日,這不是與民同樂是什麼?”

同是龍鳳豬,後人你不能隻誇龍豬啊。

聽到天幕讚歎司馬遷很是認同,但把漢與秦列則皺起了眉頭:“天下之心未定,民眾痍傷未愈,秦始皇便興功利,輕百姓,錯矣!”

秦朝兵役太重,既削田地糧食,又讓農人無法安心耕種,長此以往黔首怎麼受得了?

有秦作前例,高祖吸秦教訓立輕徭薄賦國策,才安定天下有興漢之盛。

他眉頭微微抽動,提筆在史書上寫下:(劉邦)王跡之興起於閭巷...乃天命所歸,非大聖者能受帝命也。

借用後世的話講:大漢永遠的神!

【小農經濟符合封建王朝需要,但經濟抗風險差、對土地依賴性強,需要國家在背後支撐,它與皇帝的關係應該最為緊密。

但兩者地位也是相差最大的階層,每到荒年朝廷不作為,自耕農隻能破產賣身為奴,從此脫離朝廷聯係。

皇帝想要與民同樂,翻開戶口冊一看:朕的子民呢?

你們跑哪去了?】

秦漢

秦漢百姓非常自豪地挺胸:沒錯,俺們收到過陛下賜酒肉。

去歲俺婆姨生病,俺把爵位賣給貴人才把婆姨救回來,陛下是俺家恩人。

呀!你們沒被賜過酒肉?也沒得過

爵位呀?

其他朝代百姓怒吼:滾啊!他們想為奴為婢嗎?

能當人誰願意當狗?世道不允許啊!

【戰國秦漢時期,皇帝能對接大多自耕農,即:皇帝與農人之間有溝通渠道,他們的命令能直接傳達到基層。

但中間有莊園經濟、宗族阻攔時,皇帝賜天下的舉動自然消失,因為百姓沾不到皇恩。

甚至到了後世皇權直接不下鄉,權不想嗎?

想象不到啊!】

秦始皇點頭:大秦舉民五十以上,有修行率眾者,每鄉置一人為三老,掌地方教化,調節鄉裡黔首矛盾。

劉邦唔了一聲,他漢家敬老愛老,在秦鄉三老之上又設縣三老,免傜役,給錢糧,彰顯大漢尊老之意。

要是縣令、丞、尉遇上難事,也能上門相教,請三老化解地方爭紛。

劉秀揉揉臉:朕將縣三老變為郡三老,三老人選為當地德高望重者。

好吧,主要是當地豪強大族。

【莊園經濟則相反,莊園中有依附的農民為其耕種,建有部曲武裝軍事力量,有各類工匠為其服務,在地方上形成一個個經濟獨立運轉的莊園。

這類莊園體量大抗風險能力強,以土地兼並為基礎,天然蠶食朝廷賦稅。

等到當地方勢力擴展到一定程度時,就能與皇權掰掰手腕。

光武帝詔州郡檢核田數、戶口以增中央收入,但各方豪強地主拒查,也無人敢查,當地官員隻能以度田為名,把農民的廬屋田地全劃給朝廷或是豪強。

幾番操作下天下良田美業、山林湖澤大多入了豪強地主口袋,莊園實力再次增長】

西漢

劉邦挑眉:乃公費力把開國諸侯給砍了,結果出現莊園經濟?

劉恒皺眉:朕辛辛苦苦把劉氏封地給錘成幾塊,怎麼又出現莊園經濟?

劉啟沉臉:朕冒著江山易主的風險,把七王打儘,莊園經濟又是哪冒出來的?

劉徹拍桌:大漢遷徙天下富者守陵規矩呢?

劉氏子孫忘了嗎?

東漢

劉秀沉沉歎氣,他也想如武帝那般,手握憲章目巡天地,強硬地把各方豪強削至穀底。

但豪強勢已成,他能怎麼辦?

當年哀帝即位,師丹見豪富吏民訾柴數巨萬,而貧弱愈困,便想行限田之策,限製關內侯、吏民名下田地不能超過三十頃,諸侯王奴婢不得超二百人,賈人不得蓄田,不得為吏,此限田法好嗎?

好,但豪強大臣願嗎?

不願!

加上漢哀自破規矩大肆賞田臣子,師丹救漢之策失亡,最後王莽篡位。

他煩躁地揉了揉眉心:要怎麼削豪強羽翼?

三國

太原王氏&弘農楊氏&潁川荀氏等大家族:$%^$&%^&%&....後人你是何意?

曹操身旁的荀彧氣急:吾等

為豪強,但卻是漢臣,忠於漢室,你為何要汙蔑他們名譽?

儒家伸手:朋友,我理解你!

天幕感歎:【王莽曾想解決土地兼並,推‘五均六莞’政策,限製商人剝削農人,但積病難除反讓自己翻了車。

&nbs-->>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