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柯帶著潘翠蓮和春妮兒在市裡披荊斬棘的時候,趙萍萍的火車也即將到達首都。

組織培訓的大學擔心從全國各地來參加養豬培訓的學員們找不到地方,在偌大的首都迷路,特地安排了一位孫同誌來火車站接人,安排住宿。

有兩個南邊兒省的學員們先到站,孫同誌接到他們,道: “還要三位黑省同誌的火車到站時間很近,咱們等他們一起回招待所。”

大概二十來分鐘後,喇叭聲響起,提示火車到站。孫同誌道: “到了。”

然後他到出站口,向裡張望時,舉起一個報紙大小的紙,上麵寫著【首都××大學養豬培訓歡迎各省學員】。

另外兩個省的學員們也都向裡望。

乘客不斷地湧出,幾人視線在乘客中搜尋,一直沒有看到符合的人。

這時,有兩男一女出現在出站口,四處張望,女同誌率先看到什麼,指向他們這個方向。兩個省的六個學員都是男同誌,注意到後,下意識地否定,應該不是。

然而下一秒,孫同誌對上他們的視線,又低頭看了一眼名單,揮了揮手,問: “是黑省的金海疆同誌、徐孟山同誌、趙萍萍同誌嗎?"

趙萍萍三人拎著行李走過來。

竟然有女同誌?!另外兩個省的男學員都驚訝地看著趙萍萍。

他們省三個參加培訓的學員在省城彙合,一起進京,趙萍萍是唯一的女同誌。

本省,工業比較發達,城市工廠裡女工很多,金海疆和徐孟山雖然也驚訝趙村兒大隊的養豬場來的是個女同誌,但也沒那麼大反應。

現下,三個省的學員一會麵,隻有趙萍萍一個女同誌,顯得有些不同尋常起來。孫同誌給他們互相作介紹,等大家互相打完招呼,道: “走吧,先帶你們去招待所住下。”

他帶他們坐上公交車,隨著公交車的行駛,不乏驕傲地介紹著路過的各種地標建築、老街、老字號..

一行人目不暇接地看著車外後退的一切。趙萍萍感觸很深。

這個時代,很多人一輩子的夢想,就是去首都看看。

曾經的趙萍萍做夢都不敢想,她有一天會通過參加一個培訓來到首都。以前,趙萍萍覺得公社好大,後來她覺得縣城更大,等到了省城,省城的大再一次震驚了她。

而現在,趙萍萍來到了首都。

首都大的驚人,她震撼於首都完全不同於省城的底蘊和繁華。

同時,趙萍萍第一次深刻地意識到,為什麼趙柯總是讓他們出來看看外麵的世界,不要困在小小的趙村兒裡。

世界真的太大了..

如果看不見趙村兒以外的世界,還能夠安於在村子裡過一輩子,身邊即世界。可看見了,眼界就變了,再回頭去看村子裡的所有,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培訓將在大學的教室進行。

招待所就在校區內,這段時間的住客基本都是來參加養豬培訓的。

孫同誌帶著一行人進到招待所,打從辦入住,招待所的接待員看趙萍萍的眼神就很稀奇,拿著她的證明和介紹信反複地看。

趙萍萍有些忐忑, "同誌,有啥問題嗎?"接待員好奇地打聽: "你是前段時間報紙上那個趙村兒大隊的嗎?"

趙萍萍一聽,即便心裡還滿是拘謹,表麵上也表現出一副落落大方的模樣,微笑著點頭, “是的。"

接待員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他們這所大學裡經常有了不起的人物進出,上過報紙的人也很常見,並沒有特彆失禮,得到答案便隨口透露道: “這次培訓,來參加的女同誌隻有三個,你們住一間屋子,已經來了一個川省的。"

招待所提前拿到了培訓人員名單,安排房間。

趙萍萍接過她的證明和介紹信,道謝,跟同省兩位男同誌說一聲,準備先去房間放東西。兩位男同誌住一個兩人間,對她道: “都是同省,有事兒來找我們。”趙萍萍向他們道謝, "你們也是。"

女同誌的房間裡沒有人,靠窗的床鋪上整齊地放著一件折好的衣服。

趙萍萍一個人無措地站了片刻,才選擇靠牆的另一張床,小心翼翼地坐在乾淨的被褥上。直到十幾分鐘後,趙萍萍坐姿才放鬆了些。

門突然打開,趙萍萍倏地站起來,緊張地看著門口。

進來的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同誌,皮膚很白,一條粗黑的麻花辮垂在胸前,一照麵就對趙萍萍露出個和善的笑容,出口的聲音卻很沙啞, “你是剛來的吧?我叫李芳,川省的。”

趙萍萍趕緊自報家門。

李芳很熱情道: “你吃飯了嗎?孫同誌說,咱們吃飯就去學校食堂,給你培訓證了吧?有那個就可以進食堂打飯菜。"

趙萍萍老實地點頭, "給了。"

"這快到時間了,咱們早點兒去,跟學生錯開。"李芳放下東西,自來熟地拉著她的手臂, "彆見外,走走走。"

趙萍萍被迫跟著她,兩人邊走邊說了會兒話,更加熟稔。她指指自己的嗓子,問李芳: “李姐,你不舒服嗎?”

李芳道: “一到這兒就乾得很,昨天一晚上就這樣兒了,你多喝點兒水。”

趙萍萍乖巧地應聲, "好的。"

她們提前去食堂打飯,趙萍萍舍不得,但還是大方地打了一葷一素,坐下後邀請李芳一起吃。李芳來得早,外向膽大,四處逛過,毫不保留地告訴趙萍萍。

趙萍萍聽得很認真,主要問了圖書館以及一些院係教室的位置。

前些年,很多圖書館被砸了,但還是有所保留,大學的圖書館裡麵有很多他們趙村兒大隊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

受趙柯不厭其煩地灌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有上進心的趙村兒人但凡有機會到外麵,從來不放過一張紙。

趙萍萍想要去聽課,也想去圖書館看書。

李芳搖頭, "教室應該能進,但是圖書館,沒有學生證明,你進不去。"

這時候,這所大學的學子們三三兩兩走進食堂,渾身的朝氣蓬勃和書卷氣,教人羨慕。趙柯總說:機會難得,一定要主動爭取。

趙萍萍咬唇,不甘心。

她不是特彆放得開的外向性格,此時卻執著道: “回頭我問問孫同誌,不行我再想想辦法。”李芳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我向你學習。”

培訓正式開始在後天,第二天,另一個內蒙的女同誌拎著大包小包出現在她們共同的房間。女同誌短發,皮膚黝黑,很爽朗地招呼: “你們好。”三人聊得歡,李芳好奇地問: “你們那兒不都是草原,養牛羊嗎?也養豬?”

“我們也有城市,當然能養豬。”

之所以有這個養豬培訓,就是因為政策鼓勵農民養豬,而養豬

,不挑地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